重融合鑄文脈 打造高質量發展幸福鄉村 城區內,文化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服務場所一應俱全,吸引市民休閑“打卡”;鄉村里,百姓書屋、“黨建+”鄰里中心等遍地開花,極大豐富村民日常生活。如今,多元化、多層次的公共文化服務涵蓋了泉港區群眾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涵養城市品格,也為群眾幸福生活“加碼”。 為持續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該區將開展“富民強村”“百企興百村”行動,新創建1個農業產業強鎮、2個現代農業產業園、3個“一村一品”專業村,力爭經營性收入超百萬元村達10個以上。加快誠平二級漁港、名成漁業產業園等10個海洋經濟重點項目和設施農業示范基地建設,打造東部濱海、西部綠色農業經濟帶。 推動“優人居”與“美鄉村”相統一,實施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完成應編村莊規劃全覆蓋;實施農村裸房整治1400宗以上,提檔升級“四好農村路”8公里,完成25公里河道清淤。 該區將實施“形象塑造”“文化提升”“鑄魂強基”“文明引領”四大工程,推動“興文化”與“促文旅”相統一。持續開展“知泉港·愛家鄉”專項教育,加快推進土坑村古建筑群“三防”工程建設,推進泉港區博物館和2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辦好海絲福船文化節、孝廉文化節等“一鎮一品”文化品牌,推動“中國長壽之鄉”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重統籌增韌性 夯實高質量發展安全基石 江河奔涌,時代向前。新征程新方位,泉港區將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 致力醫療衛生提質。該區將完善區疾控機構和醫共體“六個一體化”建設,積極引進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外科等優質資源,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福建名醫”;合理統籌醫療資源布局,推動區婦幼保健院遷址重建,提速泉港區醫院門診醫技綜合樓、傳染病樓以及衛生院遷址重建等項目建設。 致力社會保障提檔。該區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推動全年新增城鎮就業2850人以上,落實法定戶籍人員基本養老保險,推進泉港區中心養老院項目建設,抓好“一老一小”照護服務,創建提升一批“兒童之家”“婦女之家”“愛心驛站”,推行退役軍人“網格化+信息化”服務管理模式。 致力生態環保提標。該區將更高標準實施“藍天、碧水、碧海、凈土”四大工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抓好泗洲水庫綜合整治,深入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完成植樹造林1100畝,治理水土流失1500畝。 致力社會治理提效。為推進更高水平“平安泉港”建設,該區將健全各類應急救援體系,加快智能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強化金融重點領域風險預警監測,推進糧食應急加工生產線等項目建設,持續守好“米袋子”“菜籃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