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火龍鄉(xiāng)間繞,聲聲爆竹鬧元宵。2月5日,涂嶺鎮(zhèn)樟腳村一年一度的板凳龍燈鬧元宵民俗活動如期而至,并通過央視頻移動網、“泉媒體”視頻號、無線泉州APP等多媒體平臺向全市直播。元宵雨夜,一條條板凳如游動長龍,盤桓于鄉(xiāng)間巷弄,伴著陣陣鞭炮鑼鼓聲,為元宵佳節(jié)增添不少喜慶味兒。 板凳龍全長約400米,由13段組成,每段均由同一姓氏的青壯年男性手持。家家戶戶將花燈固定在木板上,每塊約5米長,根據每家每戶男丁的數量,或8盞一排,或10盞一排。 期間,板凳龍隊伍行進到家家戶戶門前時,村民們都出來觀賞,并燃放煙花慶祝,小村莊里洋溢著喜慶的氣氛。 據了解,樟腳龍燈興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元朝末期朝廷腐敗,乞丐皇帝朱元璋帶兵起義,元軍下旨抓壯丁充軍打仗,樟腳村民們團結一致,以烽火為信號互相告知,躲過元軍的抓捕。明朝建立后,為慶祝戰(zhàn)爭結束,每年便元宵節(jié)當天晚上舉辦游龍燈活動。每家每戶男丁將花燈綁在長木條板凳上,扛著長板凳將村子繞一遍,長木條互相連在一起,行走在鄉(xiāng)間小道上就像神龍游走,因此稱為游龍燈。 |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