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近日,泉港區政府向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捐贈的一座水密隔艙福船模型,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觀看。 “福船”進萬家。福船僅僅是泉港眾多非遺項目的一個縮影。泉港作為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文化重鎮和海國文明重要發祥地,始終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文旅產業發展相結合,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豐富旅游產品內容,為泉港人民與外來游客帶來更加多彩的文旅生活新體驗。數據顯示,去年以來,泉港旅游人數及旅游收入位居全市前茅。 加大傳播普及力度 當代價值魅力彰顯 1月16日,“泉港海絲福船文化節·海城峰尾非遺工藝美術年展”在峰尾鎮舉行,這是泉港首個“海絲非遺節”,非遺文創作品和手工好物琳瑯滿目,木雕、磚雕、制茶等領域非遺傳承人現場與大眾互動交流; 春節期間,2023年泉港區迎新春年貨節系列活動舉辦,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讓福鹽、福船等非遺項目成為深受市民歡迎的文旅產品; 元宵節期間,泉港區舉行第二屆“燈耀泉港”元宵花燈展暨數字文旅商融合活動,開展新春音樂會、亮燈啟動儀式、文藝表演、賞燈游園等系列活動,不斷提升群眾文化生活獲得感、幸福感…… 非遺進景區、非遺進校園、非遺展銷展演……越是傳統假日,泉港的非遺活動越是熱鬧。通過有效整合和活化非遺資源,開展市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傳承、展演和推廣活動,泉港讓非遺成功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 文化“兩創”,重在線下線上“用”起來、“活”起來、“美”起來。泉港還創新數字化現代化技術手段,創立海絲紅磚藝創、福鹽新文創共享區等,從“數字文化、文創IP、文創旅游”等方面入手,線上線下探索數字文化與傳統文化的共生模式;聯合新媒體加大文宣,與頭部數字化文化龍頭騰訊新文創團隊跨界合作,在游戲中融合福船等特色場景,讓“手游”擔任“泉港海絲文創推廣大使”,還原和再現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歷程、傳奇故事和創新精神,賦予傳統文化新的內涵,讓非遺更便捷地走入人們的生活。 提高保護傳承水平 傳承活力不斷增強 設立在泉港區文化中心三樓的泉港非遺館,以海洋文化為中心,以泉港的“三海”(海船、海鹽、海韻)為主線,其他的為襯托,采用文字、圖片、聲像結合的方式,每天都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了解泉港豐富的文化底蘊。 如今的泉港,全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進一步增強,社會參與度不斷擴大,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積極性日益提高。 創新“非遺+法治”工作機制,泉港法院積極探索“生態司法+文遺保護”工作模式,與區文體旅游局簽署《泉港區文化遺產司法保護體系戰略合作協議》,并成立泉港區文化遺產保護法官工作室和文化遺產保護宣教基地,共同推進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非遺+研學”,成立“福傳泉港”海國福創游學聯盟,串聯起土坑海商聚落、涂嶺紅茶館、山腰鹽場、海上田園、大福古船等海絲點;利用“非遺+旅游”,鼓勵非遺項目進行旅游開發,探索開通“湄洲島—泉港—崇武—泉州”海上旅游直航短程精品線路;探索“非遺+文創”,與省博物院開展“院地”合作,在土坑建設“博物館小鎮”……通過多方力量的融合,泉港區構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的保護鏈,讓非遺更好地“活”在當下,點亮幸福生活。(泉州晚報記者 莊丹丹 通訊員 劉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