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縣城往西15公里就是達埔鎮漢口村,還沒看到盛大的曬香場面,濃淡相宜的香料味兒就率先侵入鼻腔。 “以前想都不敢想,現在這個年紀還有這樣的收入,挺滿足的。”60歲的林維仁已經在漢口制香廠工作三四十年,從20世紀80年代的月工資100多元漲到了現在的5000多元。他說,自己的身體還不錯,可以再干個幾年。 “一年365天,我們的制香廠都沒停過。”漢口村黨委書記洪毅湘說,“背靠香產業,村民們只要勤勞能干,在家門口就可以有份工作。” 時間倒撥到20世紀70年代初,那時的漢口村村民靠賣菜苗維生,是個經濟落后的小村莊。1979年,該村貸款2萬元創辦漢口神香廠,經過一代代人的奔跑接力,發展到擁有固定資產1800多萬元的集體制香廠,年創出口產值4500多萬元。1994年,該村成為永春縣第一個“億元村”。 直至現在,漢口制香廠依然以強勁的生命力滋養著漢口村村民。從廠里走出去的學徒幾經拼搏,從家庭式作坊逐漸發展壯大,創立了30多家制香企業,為附近村民提供2000多個工作崗位,年創產值2.3億元,形成了一業帶動全村、一村一項目的生產格局,一支香帶來了繁華。 人多地少嚴重限制了漢口村香企規模的發展。 思變求遠,向新而行。2007年達埔鎮整合資源,建立永春篾香城,漢口村走出去的企業紛紛入駐;2012年,永春縣打造百億香產業集群策略,爭創“中國香都”;2014年,達埔鎮獲評“中國香都”;2018年,永春縣提出“新香八條”。2020年全縣香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突破百億元,去年全產業鏈總產值達117億元。 制香曬香、接待客戶、短視頻直播帶貨、優雅的香道表演……如今,在中國香都香品產業園內,每天都是欣欣向榮的熱鬧景象。 “目前,中國香都香品產業園已有21家企業入駐,涵蓋原料、機械、制香、貿易等上下游企業,其中17家企業建成投產,規模以上企業6家。”達埔鎮黨委宣傳委員林妙恩介紹,漢口村輻射帶動達埔香產業發展,使得該鎮現有制香企業近300家,從業人員3萬多人,香產品種類達上千種,國內市場銷售覆蓋率達80%以上。 漢口村香產業的發展,靠的是傳承與創新。 2017年,達盛香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全自動制香設備、自動化佛香烘干房產品被列入泉州市“數控一代”示范產品;2021年,福建香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3年,福建興隆香業有限公司的作品《海絲·興隆香之路》獲2020迪拜世博會中華文化館玉蘭獎金獎。 以機械化生產更替粗放型生產,以研發提質香品拓寬市場渠道,越來越多的香企通過品牌構建保護永春香健康發展,推進香產業轉型升級…… “原來,香文化這么有內涵。我是永春人,我為永春香自豪。”今年2月,永春縣舉辦首屆“中國香都”文化旅游節暨第三屆全國“心香杯”斗香賽活動,不少市民驚嘆于璀璨的燈光秀加造型別致的垛香花場面,紛紛前往永春香都廣場打卡拍照,并自覺在朋友圈廣泛傳閱。 “這次活動極大地提高了永春人的香文化自信,我們可以借勢培育文化業態,讓香文化更深入人心。”洪毅湘說了,漢口村前不久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村里將抓緊時機,以“尋香”為主題,打造漢口村后溪寨—蒲氏傳香發源地—空中曬香廠—漢口制香廠—手工制香DIY體驗室—漢口香電商直播孵化基地—漢口村史館的“香脈尋跡”文旅路線,進一步傳承弘揚香文化,帶動“香產業+文旅經濟”轉型升級。 香產業轉型升級任重道遠,達埔鎮將持續探索與日化龍頭企業合作開發防疫用香、天然蚊香等新產品,打造香氛產品集散地。積極與華寶香精股份對接,探索借助資本力量對香產業進行整合提升,提高香產業稅收貢獻度。引導香企擴大香的應用場景,鼓勵進入酒店、會所、茶葉店等平臺,帶動永春香銷售。 “下一步,我們將把特色產業長板拉長、特色做特、優勢做優,用好中國香都、國家香檢中心、國家級非遺三塊‘國家級招牌’,大力發展精油提取、生活熏香、芳香療愈等新業態,推動香產業向芳香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中國芳香康養天堂。”達埔鎮黨委書記林文永說道。(章阿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