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由泉州市委市直機關工作委員會、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聯(lián)合舉辦的“謳歌新時代 建功新征程”新時代泉州紅色故事征文大賽開展以來,受到廣泛關注,廣大作者紛紛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泉州大地上涌現(xiàn)出的先進集體和英模人物,圍繞主題、踴躍投稿,用筆書寫泉州兒女們賡續(xù)紅色血脈、勇?lián)鷷r代使命的生動實踐,用心描摹泉州人民奮發(fā)奮進、向善向上的昂揚風貌。 我們將陸續(xù)選登征集到的部分作品(不代表作品已入圍),帶領廣大讀者一起在文字中聆聽新時代實干奮斗“擔當者”、精神文明“踐行者”、生命安全“護航者”、泉州精神“傳承者”的先進事跡,感受“謳歌新時代 建功新征程”的使命擔當,進一步提振全市人民干事創(chuàng)業(yè)精氣神,為“強產(chǎn)業(yè)、興城市”雙輪驅動凝聚強大奮進力量。 本期推出新時代實干奮斗“擔當者”——李輝煌的故事《最前哨的綠色守望者》 最前哨的綠色守望者 德化葛坑國有林場 張先動 他,在遠離城市的大山深處,以山為家,以林為伴,佇立在山間成為了森林的哨兵。掩映過他堅定背影和堅實腳印的每一處斑駁樹蔭,都見證著他對“綠水青山”的承諾。 他叫李輝煌,是德化葛坑國有林場的一位護林員,38年堅守在大山深處,日復一日奔走在山野,穿行在林間小道上。他中等身材,皮膚黝黑,面容和藹,聲音洪亮,普通的外表給人樸實,隨和的感覺。 未從事護林工作前,李輝煌就已在林場從事造營林工作。1985年,責任心強又積極肯干的他,被林場從一線生產(chǎn)工人選調(diào)入護林員隊伍。造營林出身的他,心里格外理解“十年樹木”的不易,他知道,護林工作責任更大,擔子更重,走上護林崗位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牢固樹立“以林為伴,以場為家”的綠色初心。三十八年來,他服從組織安排,前后在數(shù)個管護難度較大的責任區(qū)“走馬觀林”。不論在哪里,他都不畏寒冬與酷暑,用心用情日復一日地守護好責任區(qū)內(nèi)的一草一木。“輝煌管到哪里,哪里的林木就安全”,林場幾任分管資源的領導說。在他的精心管護下,他所管護的責任區(qū)從未發(fā)生過森林火災事故,林木受損率低,林業(yè)刑事案件連年實現(xiàn)零發(fā)案,為維護國有森林資源安全和促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被稱為“硬骨頭”的嶺頭責任區(qū),居民點多,林班零散,與社隊山場交界線長。在他接管前,該片區(qū)時有盜伐林木、毀地耕種、亂燒田草等違法現(xiàn)象發(fā)生。面對困難,他不畏懼不退縮,積極摸索行之有效的管護辦法,“對癥下藥”,打好“宣傳+感情+攻堅”組合拳。他常常利用護林時機深入山邊地頭和居民點打護林防火“宣傳戰(zhàn)”,發(fā)放森林火災案例及毀林刑事案例等選編資料,用當?shù)氐摹巴痢痹捝钊霚\出地向村民宣傳《森林法》《森林防火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知識,好言告誡村民提高防火意識,自覺守法。他堅信“得人心”是做好護林工作的關鍵,從細微處入手,真心打好“感情牌”,熱情為上山干農(nóng)活的村民提供茶水、讓座歇腳,與村民話農(nóng)事、嘮家常,了解山場情況、村情動態(tài)。他還總鉆林區(qū)群眾茶余飯后的空檔,進村入戶,家長里短地與他們傾心交談,培養(yǎng)“私人感情”,借力護林,讓他們真誠支持自己的護林工作,一旦發(fā)現(xiàn)有什么異常情況,能立馬第一時間將實情告訴自己。面對破壞森林資源違法行為,他不為強暴所嚇,大膽斗爭,堅定打贏“攻堅戰(zhàn)”,維護森林資源安全。記得在他剛到嶺頭責任區(qū)不久,有一次,在他巡山護林時,發(fā)現(xiàn)林班內(nèi)有六七株杉木樹皮被圍剝,經(jīng)多方探聽了解,確定是某村村民蘇某所為,李輝煌立即前往蘇某家中調(diào)查,經(jīng)過一番好言開導,蘇某不但不理睬,反而威脅他說:“我警告你不要上報,不然有你好看!”但李輝煌不被邪惡所嚇倒,毅然將此案上報派出所處理。2014年11月份,他發(fā)現(xiàn)在一處僻靜的山坳里四五棵杉木被人盜伐了,心急如焚。經(jīng)多方摸排沒有絲毫線索,他料想這些不法分子還會再來,就每天晚上下半夜只身一人到被盜伐的區(qū)域蹲守。功夫不負有心人,連續(xù)的蹲守,終于在第10天的凌晨3點多發(fā)現(xiàn)偷盜者蹤影。他緊急發(fā)出信息,配合森林警察成功抓獲不法分子。在他剛柔并濟的管護下,往日的“硬骨頭”責任區(qū),森林資源受損率卻悄然變?yōu)榱謭鲎畹汀R惶崞鹄钶x煌的護林工作,林場里的每一位職工都會由衷地豎起大拇指贊嘆。 李輝煌巡山護林時,竹拐杖和筆記本這兩件“行頭”是他必備的。有人曾不解地問他,你巡山時為何老帶著“小兩樣”?“這兩樣東西是我上山必帶的,沒帶上會有點不自在。”他憨厚地笑著說,山上經(jīng)常有蛇出沒,竹拐杖可以預防踩到蛇,山路泥濘時還可作為登山工具。翻開李輝煌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其間密密麻麻地摘錄了許多林業(yè)法律法規(guī)、森林防火、林業(yè)林政或刑事典型案例等方面的知識。那其實就是一本簡易的宣傳手冊。正如許多當?shù)厝罕娝裕钶x煌在他走村入戶時,甚至是在田間地頭,只要條件許可,他總會掏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面帶笑容地干起老本行——給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們講講保護森林的好處、毀林要受到怎樣處罰、野外用火的危害性等等,讓護林防火意識根植于群眾心間。正是在他長年累月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他所管護的責任區(qū)遠離煙火,從未發(fā)生過森林火災事故,座座青山永遠是那樣的安詳與靜謐。 從事過林業(yè)的人都知道,森林火災是突發(fā)性的,特別是在森林防火期,沒有周末沒有休假堅守兩三個月是常事。如今雖已臨近退休,但他卻沒有停下腳步歇一歇的“癥狀”,每天仍舊用一顆堅定執(zhí)著的心在這片他所熟悉和熱愛的綠色大地上穿梭巡查,沒有停歇,毫不猶豫。有人曾勸他,干了一輩子了,馬上就要退休了,是時候享享福了,就不要那么拼命了,不值得。他總是淡定地回應:“我是一名黨員,要盡職盡責干到退休的那一天。在林場生活工作了一輩子,這里的一草一木看著都親切,真想多看它們一眼。” 輝煌是“林二代”,在林場出生、成長、工作。1983年參加工作,1985年走上護林員崗位。上世紀八十年代他父母先后從林場退休回南安農(nóng)村老家生活,如今已80多歲高齡。作為長子的他,對父母連起碼的盡孝也沒做好。2012年國慶節(jié),正值防火戒嚴期,老父親上街被車撞倒,需緊急送醫(yī),輝煌聽到這一消息,必急如焚,真想立馬回到父親身旁,盡盡兒子的責任。可他深知,非常時期自己肩負的責任,毅然顧“大家”舍“小家”,把無盡的牽掛壓在心底,將照看料理的事全盤托付給家中的兄弟。說起孝敬雙親的事,輝煌總是充滿愧疚地說:“多虧了我兄弟他們,我才沒有后顧之憂。”對輝煌來說,陪伴是一種奢侈。哪怕是除夕夜,也很少陪伴父母度過,經(jīng)常是匆匆留下衣物和食物然后又趕回單位值班。他常說,盜伐者總喜歡利用一些節(jié)假日來盜伐樹木,他不能忍受自己看管的森林遭受一丁點兒損失。 這就是李輝煌,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激情滿懷的豪言壯語,只用滿腔的愛和樸實的情,日復一日在自己的管護責任區(qū)里用腳丈量著每一寸土地,悉心看護著每一棵樹。無言的座座青山,幽幽的條條林間小道,共同見證著李輝煌對護林工作的那份深深的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