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由泉州市委市直機關工作委員會、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聯(lián)合舉辦的“謳歌新時代 建功新征程”新時代泉州紅色故事征文大賽開展以來,受到廣泛關注,廣大作者紛紛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泉州大地上涌現(xiàn)出的先進集體和英模人物,圍繞主題、踴躍投稿,用筆書寫泉州兒女們賡續(xù)紅色血脈、勇?lián)鷷r代使命的生動實踐,用心描摹泉州人民奮發(fā)奮進、向善向上的昂揚風貌。 我們將陸續(xù)選登征集到的部分作品(不代表作品已入圍),帶領廣大讀者一起在文字中聆聽新時代實干奮斗“擔當者”、精神文明“踐行者”、生命安全“護航者”、泉州精神“傳承者”的先進事跡,感受“謳歌新時代 建功新征程”的使命擔當,進一步提振全市人民干事創(chuàng)業(yè)精氣神,為“強產業(yè)、興城市”雙輪驅動凝聚強大奮進力量。 本期推出新時代精神文明“踐行者”——胡云豹的故事《桑榆生輝霞滿天——耄耋老人28年搭筑8933座“愛心橋”》 桑榆生輝霞滿天 ——耄耋老人28年搭筑8933座“愛心橋” 安溪縣委史志室 陳喜娟 當內心有愛時,年齡是一個可以忽略的數(shù)字。在茶鄉(xiāng)安溪,很多人被一位耄耋老人感動著。他不輸壯年、愈老彌堅,鋪展的晚霞依舊可以照亮一大片天空,不言說其斑斕的色彩,不形容其引發(fā)的贊嘆,實實在在地,他點亮了千百名貧困少年求學的路。他就是胡云豹,“感動福建十大人物”之一。 “胡伯伯……感謝您,讓我有了升學的機會。”“敬愛的胡爺爺……進了大學,我參加許多社團活動,英語演講和征文都獲了獎……”“胡爺爺……我是讀護理專業(yè)的,我會以您為榜樣,用赤誠的心幫助別人,以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您和社會,做一名真正的白衣天使……” 這一封封飽含深情的來信,都是寄給安溪茶鄉(xiāng)的一位耄耋老人,他就是被同學們親切地稱為“胡伯伯”“胡爺爺”的胡云豹。據(jù)統(tǒng)計,1995年起,胡云豹共牽線籌資2590.5萬元,資助8933名貧困學生。2015年6月,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行業(yè)發(fā)展研究所《中國影響力》雜志授予胡云豹“中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無私貢獻人物”稱號。2019年5月,中華全國婦女聯(lián)合會授予胡云豹家庭全國“最美家庭”。2019年6月,胡云豹榮獲“感動福建十大人物”稱號。 “上敦下睦,詩禮傳家”,1936年,胡云豹出生在一個教育世家。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許多同齡人都因故放棄求學,雖然家里兄弟姐妹眾多,從小家境拮據(jù),但“讀書、教育”的家族理念,還是讓他父親咬緊牙關供胡云豹讀完了師范。正是這份特殊的經(jīng)歷,讓他對貧困生的求學不易感同身受,是他近30年堅持搭筑“愛心橋”的“不忘初心”。 1959年,胡云豹開始教書育人。在32年任教生涯中,他見過不少因經(jīng)濟困難輟學的孩子,這讓他內心一直無法釋懷,每當看到貧困學子求學的艱辛,他非常心酸;每當看到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又無法圓夢時,他非常焦急。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胡云豹明白:只有知識,才能最終改變觀念,改變命運,改變貧窮。但僅靠自己的力量,能做的事情太有限了! 帶著對貧困孩子的幾分牽掛、幾分擔憂,退休走下講壇的胡云豹騎上單車再出發(fā),奔走在助學路上。 1995年起,胡云豹開始開展愛心助學工作,他不顧酷暑寒冬,跑遍全縣24個鄉(xiāng)鎮(zhèn)近300所中小學校,對貧困生進行調查摸底登記。安溪縣域面積大,有的學校距離縣城100多公里,有的學校海拔高達1000多米,許多貧困生的住址更是蜿蜒曲折。有時遇到個別不理解的人,胡云豹還要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地耐心解釋。坑坑洼洼的羊腸小道,走了多少公里,他記不住;頭上又添了多少白發(fā),他也不在意。他只希望貧困生一個也別落下,能和同齡的孩子一起,高高興興進教室。為此,他騎上了那輛破舊的單車,帶上裝滿貧困學子資料的破舊公文袋,走訪單位,走訪企業(yè),拜訪個人,克服種種困難,在助學熱心人和貧困學子間搭起了一座座愛的橋梁。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說起這些受資助學生的曲折經(jīng)歷,胡云豹感慨萬千。 城廂鎮(zhèn)過溪村的小謝,家庭十分貧困,面臨失學的困境。胡云豹及時聯(lián)系熱心人士資助,讓她順利上學,最后考上了北京師范大學。 祥華鄉(xiāng)石獅村的小詹兄弟,其母與姐姐遭歹徒刺死,其父又車禍致殘,胡云豹聯(lián)系熱心人士資助,幫助兄弟倆完成學業(yè)。 西坪鎮(zhèn)的小王,父母都是殘疾人,家境貧寒面臨失學困境,胡云豹積極聯(lián)系熱心的企業(yè)家,資助她至研究生畢業(yè)…… 28年來,胡云豹奔波在漫漫助學路上,用微笑溫暖著貧困學生的心,緊握孩子們的雙手傳遞著社會的關愛,用他的人格光芒照亮貧困學生的求學路。在胡云豹的溫暖帶動下,有的資助者與貧困生結隊,從小學、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學畢業(yè),甚至續(xù)助讀研究生,連續(xù)資助10多年,這種長期連續(xù)助學的形式,在各地是少有的。 為做好結對助學,胡云豹每年都要與資助者和受助者溝通聯(lián)系,跟蹤落實好每一筆資助款,把一筆筆助學金轉到貧困生手中,再將一張張收條轉交給資助者。有時發(fā)放人數(shù)多,常常是忘了吃午飯、晚飯,中午更是經(jīng)常沒能休息。為方便聯(lián)系,高齡的胡云豹還學會使用微信,他的微信里有個“愛心助學 濟困育才”群,群里有300多名成員,大多是他幫助過的學生,他們在群里喊他“胡爺爺”,有什么困難會及時跟胡云豹溝通,胡云豹在資助他們的同時,也引導他們怎么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助人為樂的人。 28年里,胡云豹風里來雨里去,其間騎壞了4輛自行車,既磨腳皮,又磨嘴皮,搭建一座座“愛心橋”,譜寫一曲曲奉獻之歌。胡云豹家在廈門,為了困難學子能及時得到熱心人士幫助,他一個人在安溪,自己做飯、洗衣、做家務,起早摸黑。許多人勸他:年紀大了,多休息!胡云豹卻停不下腳步,只要有學子的學費還沒有著落,他的心就無法平靜。結對助學成為他一直堅持在做、雖苦猶樂的工作,也成為他生命里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行善之人,如星星之火,不見其盛,可以燎原。 如今,在茶鄉(xiāng)大地上,每每有貧困生無力繼續(xù)學業(yè)時,第一個想到的是“有困難,找胡老幫忙”。很多愛心人士也被胡云豹的善舉溫暖帶動,紛紛主動聯(lián)系胡云豹,慷慨解囊資助家庭困難、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有個愛心人士通過胡云豹結對資助貧困學子200多人次,資金達100多萬元;有些愛心人士甚至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旅居海外的愛國華僑洪先生、王先生通過朋友介紹,用微信與胡云豹聯(lián)系,每年分別資助10名貧困大學生,每人5000元;2021年,安溪縣家居工藝商會的51家企業(yè)聯(lián)合資助138名學生,資助總額達211.4萬元…… 受資助的學子中,很多人考上全國重點大學,有的早已走上工作崗位,成了各行各業(yè)的骨干,他們更能明白奉獻的快樂和價值。更令胡云豹欣慰的是,有不少受資助的學生,工作后紛紛主動聯(lián)系胡云豹,加入助學的行列,實現(xiàn)從“被資助者”到“資助者”角色的轉變。受資助的安溪一中學生小肖參加工作后已資助兩位貧困學子順利讀完大學,仍打算繼續(xù)資助貧困學子;廣核集團駐京辦事處小易、福建省委編辦小李、安溪縣政協(xié)辦公室小潘……一個又一個曾經(jīng)的受助者都成了助夢者。龍涓鄉(xiāng)內灶村小陳北京大學博士生畢業(yè)后到華北電力大學工作,主動為家鄉(xiāng)小學捐獻圖書和1000元,為孩子們組建圖書角,還參與美麗中國公益項目,跟云南邊遠地區(qū)學生一對一幫扶,她對胡云豹說:“我會秉承初心,好好教書育人,用我的微薄力量為需要的孩子們點亮一束光,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多做一些正能量的事情,力爭將愛心接力棒代代傳承”…… “老驥伏櫪志尤堅,躬身篤行寄深情。”這是“感動福建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對胡云豹的高度贊賞。如今,耄耋之年的胡云豹仍然隨身帶著一個裝滿貧困生材料的文件袋,奔走于茶鄉(xiāng)大地,無怨無悔,樂此不疲。無數(shù)學子的命運,就在胡云豹的奔走中改變,擁有了燦爛的明天。他用愛心搭起的八千多座助學橋,鐫刻著太多太濃的愛,通往心靈的橋梁在延續(xù)著,沒有終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