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5月30日訊(通訊員 李勇文)救援服務費用收取是否合理,車輛維修與實際故障有無相符,參與清障的社會施救力量監管是否到位……在高速公路行車發生故障請求救援時,大家多少都會產生類似的擔心和疑惑。隨著福建高速集團泉州管理分公司(簡稱泉州公司)道路保障服務中心的籌備推進,以及相關排解訴求機制的建立,這些問題在所轄路段有望較短時間內得到妥善解決。 直面問題,深入基層調查研究 執法機構改革后,以往的清障救援管理規定和工作程序已不能適應當前形勢發展,與群眾出行的服務要求仍有差距。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泉州公司以“問題導向”引領“調研方向”,結合福建高速集團黨委巡察工作安排,全面摸排核查車輛搶修救援服務方面投訴較多的問題。 不回避問題,不敷衍群眾,才能找出辦法、擬實措施。“我們針對道路救援服務投訴較多的問題進行督辦,認真開展調查研究,拉清單、建臺賬,自查自糾、主動整改,切實解決好群眾出行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泉州公司道路保障服務中心負責人說。 5月8日至12日,在泉州公司分管領導帶領下,運維保障部、安全監督部等相關部門聯合開展“執法改革后路產清障運行機制”專項調查研究,全面了解路產清障機構設置、隊伍教育培訓、業務流程規范、安全層級管理等有關情況,并征求執法部門、交警部門、社會群眾的意見建議。 深入思考研判,才能找準問題癥結,開出整改良方。專題調研結束后,泉州公司組織力量對問題和意見進行了全面分析,梳理出3個方面共14個問題,并提出了9項任務的改進措施,初步形成專題調研報告,全力解決道路救援機制不順、群眾出行不便等方面問題。 專項整治,理順服務救援機制 群眾的呼聲就是工作的方向,泉州公司積極推進“群眾訴求處置服務”專項整治行動,制定5條整治措施,建立健全分工明確、運行規范、監管有力的排解訴求工作機制,妥善解決群眾提出的咨詢、投訴、建議等訴求,并實行分類轉辦、分級負責、歸口辦理,做到“有呼必應、有訴必理、有理必果”。 “我們弘揚‘馬上就辦’的服務精神,持續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強化路網運行研判能力建設,提升服務保障和應急處置水平,同時加強對相關政策的正確解讀,切實讓群眾感受到服務的‘溫度’與‘準度’。”泉州公司路網運行部負責人介紹。 “調”出實情,更要“研”出實招。5月26日,泉州公司召開道路保障服務中心(籌備組)工作會議,與交警部門、執法部門建立協同聯動機制,全面承擔起路產路權維護、清障搶修救援、應急保障保暢工作責任,為抓好轄區道路安全暢通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充分學習借鑒兄弟單位的寶貴經驗,全面整合管理力量,加快建章立制步伐,為即將到來的重大節假日服務保障工作做好準備。”中心負責人說,目前正抓緊制定相關考評機制,加強對辦理時效、服務質量、群眾滿意度等情況的考核評價。 采納民意,掌握實情辦好實事 調查研究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除了實地調研,泉州公司抓住集團黨委“福建高速服務提升萬人問卷”調查活動契機,統籌安排、精心組織,于5月11日至17日,分別在省新、槐植、達埔、岵山等7個服務區開展為期一周的問卷調查。 活動組織160多名“海絲高速黨旗紅”志愿者,發放1300余份調查問卷,圍繞群眾最關心的行車舒適性、收費站服務、ETC服務、服務區服務、節假日擁堵等15個方面,收集群眾出行的急難愁盼問題,形成最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 問卷調查同時征求大家對泉州高速運營管理的意見建議。廈門王先生留言:節假日還是較為擁堵,能否經常開通直播及時發布路況信息;龍巖楊先生建議:發生交通事故時第一時間快速處理,及時恢復通行;寧德許女士希望:路上可變情報板發布信息能夠更及時、更準確?…… 站在群眾角度收集問題,更要站在群眾立場解決問題。問卷調查活動收到群眾留言58條,其中意見建議類25條、咨詢類18條、投訴類10條、其他類5條,已解決或初步解決的52條。 “能解決的我們立即解決,對一些群眾反映較多問題,公司黨委正在梳理研判,進一步健全完善相關機制,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出行需求。”泉州高速相關負責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