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再訪受災嚴重的洛江羅溪鎮 生活有序恢復 村民忙摘菜忙耕種 村民抓緊犁田插秧,播種新希望。 東南早報記者下田,協助農民將被大水沖進田里的石柱挪走。 店鋪開始營業,農民上街出攤賣菜。 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對羅溪鎮和馬甲鎮的水樣進行檢測 昨日下午,記者再次前往受臺風“杜蘇芮”影響嚴重的洛江區羅溪鎮。在村落里,村民們正抓緊時間耕地播種,衛生人員緊鑼密鼓開展消殺工作;在鎮上,路面暢通無阻,街上人來車往,各種店鋪經營如常;在區疾控中心,檢測人員加班加點對來自災區的20余份水樣進行檢測。 【村】 趁著有水趕緊插秧 老農們忙碌著 7月29日,受臺風影響,流經羅溪鎮洪四村的壩潭溪水位暴漲,溪水淹沒了岸邊的大量農田。昨日下午3時許,記者來到洪四村,此時洪水已退去,車道兩旁的農田恢復原來的模樣。 此時,一位阿婆在路邊愁眉不展,見到記者一行忙問能不能幫幫忙。她指著不遠處的水田說,大水沖來了一塊巨大的混凝土石柱,她的兒女都出門在外,老伴在另一處田里忙碌,她一個人實在沒辦法挪動。見狀,記者脫下鞋子卷起褲腿跟著她走下田,阿婆已經用鐵線將石柱纏住,還準備了一根粗竹竿。隨行的羅溪鎮駐洪四村干部劉永進前來幫忙,與記者一起將石柱抬到遠離農田的溪岸上。阿婆笑著說:“還是‘后生家卡勇’(閩南語:年輕人比較有力氣)!” 天下起了小雨,在附近的田間,一位老阿婆正忙著摘菜,她說:“都被大水沖倒了,能摘多少算多少,回去能喂雞鴨。”另一邊,57歲的洪石廣給打地機添好油,一圈一圈地犁起地來,一位老伯挑著秧苗過來,在整好的水田里插起秧,他們說:“趁著現在有水,趕緊把秧插了。” 在洪四村,受淹的不只有大片的農田,還有沿溪岸而建的房屋。昨日下午,還有不少村民正在家里努力清掃。 66歲的洪球成家有一面獎狀墻,上面貼的全是他孫子的獎狀,“水都淹到這里,差點淹到獎狀。”他指著墻上的痕跡說,“家具淹了,冰箱淹了,搬不動,人先跑要緊。”洪球成家是受淹后清掃效率最高的一戶,他有1個兒子和3個女兒,在得知家里被淹后,出門在外的兒子一家和出嫁成家的女兒們都趕回來,大家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凈凈。 臺風遠去,生活恢復正常,在村里的小賣部外的屋檐下,5位老阿婆坐著閑聊,她們說,刮這么大的風,發這么大的水,從來都沒見過,還好人都沒事,都過去了。 【鎮】 商超營業恢復如常 群眾生活安穩 昨日下午4時30分左右,在羅溪鎮鎮區的街道路面干凈暢通,各種店鋪正常營業,街上人來車往。 73歲的賴阿婆正在賣自己種的一些菜,她說她家房子被淹到,菜地的地勢高,沒有受損。離賴阿婆幾步遠的地方,66歲的黃老伯也擺著自家種的菜在賣。“以前也是每天出來賣菜,都是自己種的。”他們說,上午已經出攤一次,下午把沒賣完的再拿出來擺一擺,多少能賺點。 路旁的一家海鮮店,店里店外收拾得干干凈凈,看店的阿姨坐在店里的椅子上休息。“今天已經賣得差不多了,可以收了。”她說,受臺風影響,目前一些海鮮進不到貨,但生意總體上還能做。 記者走進鎮區的一家商超,不少群眾正在挑選蔬菜米油等生活物資,位于店內一角的肉攤已經早早地收拾干凈。“上午就賣完了。”店員說,店里的營業恢復到往常,各種生活物資也很齊全。 記者從羅溪鎮政府獲悉,風雨過后,羅溪鎮第一時間吹響災后重建的號角,要求所有鎮、村干部下沉到災后重建的最前線,就地將防臺防汛“1+6”應急人員專班近80人投入災后重建工作,組建一支20余人的民兵突擊隊協助偏遠山村協助重建,全鎮累計投入300余人。 【區】 加班加點檢測水質 沒問題才能喝 在洪四村采訪時,記者看到幾位背著噴霧器挨家挨戶進行消殺的工作人員。羅溪鎮衛生院院長蘇俊閩告訴記者,7月30日上午起,衛生院即組織人員抓緊對受淹的房屋等開展消殺工作,羅溪鎮有受災戶217棟住宅、水井99口,這兩天來,衛生院投入30人、4500個漂白精片,使用51瓶84消毒液,已經完成住宅消毒167棟、水井消毒99口。 除了對水井進行消殺,洛江區疾控中心還組織工作人員對受災地區取水樣進行檢測。昨日下午6時,洛江區疾控中心微生物實驗室和理化實驗室內燈火通明,兩組工作人員正在對從羅溪鎮和馬甲鎮取來的水樣進行檢測。“目前正在檢測的水樣有20余份,有水廠的,有水井的,這是應急任務,大家這兩天都在加班加點。檢測結果要1個星期才能出來,如果有問題就要進行處理,直到檢測沒問題才能作為飲用水。” 記者從羅溪鎮政府了解到,在臺風登陸之前,工作人員就發布通知提醒群眾提前囤水,在水質監測期間,工作人員還通過發放礦泉水、桶裝水等方式解決群眾一時之需。(泉州晚報記者 林志安 吳嘉曉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