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上午,為紀念八一南昌起義暨慶祝建軍96周年,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舉行“跨越時空的八一追尋——南昌起義參加者新增名錄發布儀式”,公布了58名新增的南昌起義參加者,陳平山位列其中。南昌起義參加者名錄展示迄今已增至1178位。 陳平山(1904—1931),學名震寰,乳名阿目,出生于福建省惠安縣涂嶺鄉(今泉州市泉港區涂嶺鎮)樟腳村。早年就讀于惠安縣時化學校,受革命思想熏陶,決心投筆從戎。1925年秋赴廣州投考黃埔軍校,先在憲兵隊當差,不久后進入黃埔軍校附設憲兵教練所學習(時稱“本校四期”)。1926年5月參加葉挺獨立團隨軍北伐,后因戰斗負傷,轉入黃埔五期第一學生隊第四隊十四區隊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先后參加了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等戰斗。 1928年接受中共福建臨時省委指派,到漳州、廈門一帶從事革命活動。同年夏至1930年底在晉江、南安、惠安組織領導地下革命斗爭,曾任中共惠安縣委書記、中共泉屬特委軍委書記、福建紅軍惠安總指揮部總指揮、福建紅軍獨立第一師第一團團長兼政委,參與組織領導惠安暴動,失利后留下堅持斗爭,開辟惠北(今泉港區)、仙游、晉北(今洛江區)交界的三坪游擊區。1931年1月7日,由仙游趕回涂嶺,途經寨后村的苦鳥籠灣時遭敵人刺殺,身負數彈,壯烈犧牲,年僅27歲。陳平山烈士短暫而厚重的一生詮釋著其“頭可斷,志不可改”的堅貞信念,以及其“志讓山平”的大無畏革命精神,為后昆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2022年8月1日,陳平山的親密戰友吳國珍同志入列南昌起義參加者新增名錄,今年陳平山烈士也入列。這是泉州人民的驕傲,英雄的禮贊,充分詮釋了胸懷天下的泉州兒女為國分憂、為民請命的家國情懷和奉獻精神,樹立了一座座永不磨滅的歷史豐碑。(供稿:黨史編研一科,供圖:泉港區委史志室) |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