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東村“黨建+”鄰里中心開展保健知識講座。介福鄉 供圖 2022年以來,永春縣介福鄉按照統籌謀劃、合理布局、分批推進、全鄉覆蓋的工作思路,根據一村一品規劃藍圖,聚焦“老中青”這三個群體,持續抓好“黨建+”鄰里中心建設,著力構建全鄉“15分鐘便民生活圈”。 聚焦“老年人”,打造康養樣板 針對福東村人口老齡化及建有區域老年人活動中心的特點,重點聚焦“老有所養”,以福東村“黨建+”鄰里中心為試點村率先開展多方面探索。 用好活動中心。在老年人活動中心建設健康小站,配備自動量血壓儀、血糖儀等設備,每月固定開展義診2次,累計服務老人300多人次;創建“愛心食堂”,每逢農歷初一、十五為全村70周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午餐,進一步提升老年人的歸屬感和幸福感;設置文體娛樂區,建有棋牌室、南音室、閱覽室等場所,讓群眾在鄰里中心聊聊天,下下棋,真正實現“老有所樂”。 創辦銀齡課堂。開設常識課程、興趣課程、學科課程等三大類課程,涵蓋識字書寫、手機操作、健康保健等內容,幫助老人掌握新技能,了解新資訊、新事物,至今已開辦15場,培訓老人174名。 組建志愿團隊。以老黨員、退休老干部、退役軍人為主體,免費為老年人提供矛盾調解、法律援助、上門義診等多項服務,全方位滿足老年人多層次的需求,現已先后開展房前屋后衛生打掃、移風易俗勸導、矛盾糾紛化解等志愿活動11次,總參與人數達230余人。 紫美村“黨建+”鄰里中心外景。介福鄉 供圖 聚焦“中年人”,打造宜業寶地 紫美村轄區有大大小小企業一百多家,大多數中年人都在本地企業上班,紫美村“黨建+”鄰里中心重點聚集“中年人”這一群體,提供各項惠企利民措施,創造良好的創業、就業環境。推行村企聯盟模式,制定村企聯合積分制,成立村企紅色議事會,通過與重點企業聯動、聯建、聯勤,預防化解矛盾和隱患,強化社會治安動態掌控力,截至目前,已幫助解決實際問題36個,化解矛盾糾紛40余起,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成立志愿服務團隊,組建“黨員先鋒隊、青年突擊隊、巾幗志愿服務隊”三支隊伍,為企業、村民提供電腦維修、水電維保、物品代購等便民服務;聯系陶瓷企業提供“就業崗位”,先后幫助17名就業困難群眾實現了介福本土就業,助力群眾增收致富;開展“與愛同行”活動,為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累計籌集并發放慈善款物12萬余元。 強化陶瓷人才培訓,依托“黨建+”鄰里中心設立介福陶瓷產業研發與傳播中心,借助龍窯柴燒、手拉坯等傳統技藝,與華僑大學等高校建立合作關系,連續開展3期 “師帶徒”“老帶新”工藝陶瓷人才培訓班,加強對技能人才、產業工人、陶瓷創新人才等的培育,累計培訓65人次。 龍津村“黨建+”鄰里中心開展課后閱讀。介福鄉 供圖 聚焦“青年人”,打造成長樂園 龍津村整合黨群服務中心、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中心等場所改造升級成“黨建+”鄰里中心,重點聚焦“幼有所育”,旨在打造特色研學基地。 建強服務陣地。成立“育苗工程”基金,通過上級爭取一點、村級撥付一點、村民捐贈一點以及義務施教等方式籌措資金15萬元,有效保障活動正常開展;設置電腦室、陶瓷技藝傳承室、健身室、手工室等各類活動場所,豐富學生課后生活。 優化課后輔導。推行課后服務“4+1”模式,即聘請本地老師在周一至周四期間開展1小時課后服務,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和答疑,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 設立特色課程。將林俊德事跡展、陶瓷文化展館、苦寨坑窯遺址等資源整合起來,通過組織開展重溫將軍精神、陶瓷研學、戶外拓展、生態賞游等系列活動,增加課后教育的豐富度。(曾德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