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和家長們在“打卡墻”前找各自的名字。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東南網9月18日訊(本網記者 謝玉妹 通訊員 林萍萍 洪美芬)金秋九月,泉州幼高專迎來了3389名新生,開始了全新的校園生活。初來乍到,他們對大學校園生活充滿著期待,對這個夢開始的地方充滿著無限憧憬。 創意迎新: 3536名新生名字融入三愛精神 與往年迎新不同的是,今年泉州幼高專對學校精神進行優化提升,并將新生名字融進“三愛精神”中,彰顯校園文化與學生個性的同時,也讓新生對學校特色及自己所應承擔的使命有著更深刻的理解。 “很有創意、很新穎,也很有紀念意義!”外語旅游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的新生鐘瑋玲直言,她剛到校就被“打卡墻”吸引了。紅色的“打卡墻”位于校園宿舍樓邊上,背景板上印著由東海校區千余名新生組成的“愛國強校、愛拼敢贏、愛嚴相濟”字體。鐘瑋玲快速在“三愛精神”中找到自己的名字,并拍照打卡。這名剛從華僑職校畢業的新生將在泉州幼高專繼續學習兩年,她說:“一進來就被這種有愛的校園文化吸引了,希望未來能在專業技能上進一步提升,實現專升本的目標,在幼教領域進一步深造。” 初等教育學院小學教育(高本貫通)專業的張曼菁無疑是新生中的“全家寵”,除了父母,伯母和堂姐也一起送她進校。張曼菁告訴記者,堂姐張穎惠是泉州幼高專2011屆畢業生,目前在泉港界山玉湖中心幼兒園擔任保育主任。在向堂姐咨詢后,張曼菁對泉州幼高專的校園環境和師資力量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更加向往。 站在“三愛精神”打卡墻邊,張曼菁解讀著自己的想法:“站在我們的角度,愛國強校,就是努力學習專業知識讓自己成為國家棟梁,讓學校更加強大,為國家培養更多人才;愛拼敢贏就是多嘗試新鮮事物,比如社團實踐等,勇于突破自我;愛嚴相濟就是說,老師對我們不僅有關懷還有嚴格的要求,我們要好好配合,師生攜手進步,邁向更好的未來!” 伊力明努爾·阿不都扎克(左三)與家人、老師共同在迎新背景板前合影。泉州幼高專學前教育學院 供圖 多元一體: 185名少數民族學生共同逐夢 數據顯示,截至9月17日,泉州幼高專共有3389名新生到校報到,其中,185名為少數民族學生。 從新疆伊寧縣到泉州幼高專距離4893公里,為了夢想, 伊力明努爾·阿不都扎克跨越山海來到泉州。作為泉州幼高專學前教育學院新錄取的14名新疆新生之一,伊力明努爾初來校園就熱情地向老師和學長學姐們介紹自己的名字和家鄉,并與大家分享一路來的見聞與感受。 當了解到伊力明努爾在飲食、行李托運等方面存在困難后,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并立即商討解決辦法。學前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王華寶向伊力明努爾及其家長介紹了專業的簡要情況,并結合切身的工作感悟,鼓勵她積極適應新的環境,以全新的面貌開始大學生活,學好知識與本領,未來成為大美新疆的建設者。 身上穿著酷炫的黑色休閑裝,雙耳帶著銀耳環,苗族小伙滿炫宇剛進校報到,就為泉州幼高專增添了一抹鮮艷濃郁的民族風情。滿炫宇是泉州幼高專現代流行音樂專業的新生,在父母的陪伴下,首次來到福建。不遠千里自駕來泉的一家三口,興奮地在“三愛精神”打卡墻前合影。“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墻上,挺驚喜、挺意外的!” 因為喜歡音樂和大海,擅長鋼琴和馬林巴的滿炫宇在父母的支持下來到泉州學習音樂。“剛到學校,就被老師和學長學姐們的熱情溫暖到了,就像回家一樣,很有歸屬感!”滿炫宇對未來三年的校園生活充滿了期待,希望通過專業的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據了解,泉州幼高專今年新增了新聲音樂藝術學院、齊物志文旅產業學院兩大產業學院,以及社會體育、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茶藝與茶文化、現代流行音樂、音樂制作等5個新專業,為泉州相關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接下來,泉州幼高專將持續優化專業結構和資源配置,深化產教融合協同創新,增強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為泉州市“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助力泉州市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建設。 小學教育(高本貫通)專業的張曼菁一家在“打卡墻”前合影留念。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學前教育專業新生鐘瑋玲在“三愛精神”中找到自己名字。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