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四大法寶” 力促生產安全 ——豐澤區安全生產“五連冠”有何“秘密武器”探訪記 東南網11月3日訊(通訊員 黃慶新)“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今年8月,豐澤區政府考核評定為完成2022年度安全生產目標責任制優秀單位。至此,豐澤區已連續5年被評為優秀。日前,該區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許貴勇指著局接待室里掛著的一付對聯介紹說,近年來全區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這一成績來之不易,關鍵在于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在于全區上上下下的不懈努力,靠的是用好“責任、制度、法制、科技”四大法寶。 “責任”是安全生產的靈魂所在 這陣子,局里黨員干部都在加班加點忙著防臺風、防暴雨、防內澇,不少同志多天沒有回家,防汛辦陳能旺妻子在“坐月子”也顧不上,沒有強烈責任心是不行的。 該局副局長、防汛辦主任黃金聰說,作為應急管理部門、安全生產監管部門,該局黨委高度重視發揮黨建引建作用,提升黨員干部精氣神。 幾年來,為了提升轄區本質安全水平,全局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多件工作敢擔當、爭先進、有成就。2020年,依托市、區兩級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信息系統,督促指導各街道、各相關部門精準排查整治安全隱患取得了較大成效。尤其是2021年市安辦賦予豐澤區作為安全標準化提升行動先行試點單位以來,督促指導層層壓實安全生產責任,該局大力推廣實施“三張清單”“四色分布圖”“現場管理‘5S’”等有效做法,全區納入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提升企事業單位4098家,累計創建評審達標企業數221家,示范崗位數1400個。 “法制”是安全生產的主要利器 早在2019年3月,區安辦就梳理編制《安全生產權責文件匯編》《安全生產檢查導則(第一版)》,理清明確各部門安全生產監管責任的交叉點、空白處。該局執法大隊同志介紹說,該局落實執法大隊實體化運行,配齊5名人員,加大對街道委托執法的指導力度,并借助專家力量補齊基層執法能力不足的短板。執法即普法,局執法人員在日常監管中注重做好普法工作,今年在“1·2”沈海高速車輛燃燒事故調查及后續理賠工作中,整案無一戶對評估及調解有異議,無一戶提起司法訴訟。據悉,今年,該局執法工作各項數據在全市排在前列。 一直以來,依法治患是該區提升轄區本質安全水平的有力武器,尤其是在2020年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給大家留下的印象較深,期間,緊盯房屋安全、危險化學品、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開展了安全隱患“掃雷”、“清零”行動,有力強化了隱患精準治理。包括2021年區應急局牽頭在自建房安全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中,通過曝光“違章隱患”黑名單、媒體直擊整治行動的現場報道,形成較大的輿論攻勢和警示教育作用。 “制度”是安全生產的重要基石 據了解,這幾年,豐澤區在安全生產各項專項行動中,積累固化了一系列好的制度。比如,堅持建立動態式滾動處理機制,按輕重緩急分批次推進安全隱患整治,落實問題整改交賬銷號制度。比如,建立會商化解機制。在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中,各街道每日向區指辦匯報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由區指揮長牽頭,組織相關部門領導進行會商,研究、制定化解措施,并形成會議紀要。再比如,建立聯動協作機制。 去年春節期間,該局汲取社區夜間巡更隊建立以及新冠役情防防控的經驗做法,探索建立安全生產督導別動隊,加強對“8小時之外”安全生產的監管工作,整治了一大批安全隱患問題。近年,區應急部門牽頭組織商務、市場監管、公安、消防等部門,持續開展樹脂行業“開小灶”整治、自建房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危化品打非治違、“小化工”專項整治等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 “科技”是安全生產的有力保障 生產安全要講科學不蠻干,靠科技有保證。區應急局施春婷總工程師介紹說,該局在推動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提升中,重視引導企業舍得投入,以示范崗位創建為載體,鼓勵科立訊、匹克等企業優化生產流程,通過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減少對工人技能水平的依賴,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據悉,該區一直堅持依靠科技資源力量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在全市率先建立區安全生產專家工作站,實行“執法人員+專家”檢查服務模式。 今年來,以駐局安全生產專家為主,開展小微企業不定級評審77家,通過44家。近年,該區不斷提升全區安全生產智慧監管水平,尤其是完成區應急指揮中心第一階段建設工作,建立1萬多個監控視頻探頭以及應急通信、有間空間、危化企業、城區內澇等信息化數據基礎建設,使其具備應急指揮基本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