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29日訊(通訊員 劉瓊珍 吳海祥)近年來,泉州市泉港區民政局將社工站建設列為年度重點任務、“十四五”規劃項目扎實推進,創建“多彩泉港·幸福+”社會工作服務品牌,著力打造系統性落實民政以及社會事業發展、強化基層治理的專業性服務平臺,暢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 泉港區堅持黨建引領社會工作服務,累計投入310多萬元,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益尚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承接運營區社會工作服務總站和7個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各鎮(街道)社工站將專業服務與各鎮(街道)黨建工作相結合,融入鎮(街道)黨(工)委領導體制中,建立健全服務困難群眾長效機制。各社工站組建“幸福+”線上、線下黨員志愿服務隊,與村(社區)黨組織共建,聚焦群眾急難愁盼,開展黨群便民服務、心理疏導、在線問診等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志愿者的先鋒模范作用。 泉港區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的若干措施》,給予社工人才一次性獎勵和專業技術職務補貼,將社工人才列為區高層次人才,打造職業化、專業化、規范化的社工隊伍;實施“涌泉”人才成長計劃,建立“專家顧問團+市級督導支持+總站外聘督導+承接機構內部督導支持”的督導工作體系和“崗前培訓+基礎培訓+主題培訓”3個層次的常態化培訓體系,助力提升社工人才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 各鎮(街道)社工站重點關注轄區內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殘疾人、孤寡老人、困境兒童和留守兒童等特殊困難群體,駐站社工以“幸福來敲門”入戶探訪和問卷調查的形式開展前期需求調研分析。根據調研情況,將服務對象分為紅、橙、黃、綠4個風險等級,并依此確定回訪頻次和服務方向。目前,全區共收集匯總5類對象名單17976人,建立困難家庭、留守(困境)老人、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檔案1858份。 在此基礎上,各駐站社工按照“識別對象—分析需求—制訂計劃—協調資源—專業介入—跟蹤問效”的工作方式,有針對性地設計了“幸福幫幫團”“幸福伴夕陽”“幸福樂童享”“幸福益起來”“幸福合作社”等服務項目,貫穿社會救助、為老養老、兒童關愛、社區治理、社會事務等領域,為特殊困難群體提供持續性、系統化的政策幫扶、心理疏導、資源鏈接、能力提升、社會融入等專業服務。 此外,各社工站還聚合各方力量,優化服務機制,成為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五社聯動”的重要專業力量。今年以來,在區民政局的引導和支持下,各社工站鏈接社會資源,開展了“結對幫扶 認領微心愿”活動,助力困難群眾圓夢;依托“黨建+”鄰里中心,舉行了“鄰里守望 關愛老人”系列活動;整合轄區愛心商家和公益組織,組成“智慧善圈”,開展“福康工程送溫暖”、端午節大型慰問等公益活動,服務群眾10613人次。 各鎮(街道)社工站還組建了7支共536人的“幸福志愿者服務隊”,培育孵化了“五福”愛心商家聯盟、小叮當舞蹈隊、古城太極拳隊、“益娘”關愛母親服務隊、古城講解員等社區社會組織,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升社區服務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