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旅游吸引游客。錦斗鎮供圖 東南網12月11日訊(通訊員 張俊良 張巧莉)今年來,永春錦斗鎮深入貫徹省委、市委“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和縣委“全面提振精氣神 奮勇爭先展新貌”行動部署要求,積極探索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有效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在發展中增強了基層治理能力。 錦斗鎮下轄6個行政村,地處海拔440—1346米的位置,年均氣溫23攝氏度,年降雨量1700mm;有林地4.21萬畝,其中生態公益林1.5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9.8%;有烏髻巖、丘峰巖和環雪山旅游資源,有13個古寨和2個品牌礦泉水,生態資源豐富,發展生態經濟基礎良好。 發展現代農業。立足地理位置和氣候適宜種植農作物的實際,錦斗鎮全面梳理6個行政村可利用的村集體山地,因地制宜引進九斗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康萬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農味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規模種植蘆柑、水蜜桃、百香果等水果和茶葉、生姜、淮山、佛手瓜等適銷對路的農產品。今年新種茶葉280畝、生姜300畝、百香果、西瓜300畝,種植蘆柑、茶葉、百香果、金線蓮等現代生態作物,并通過合作經營、品牌打造、電商促動等推動農業提質增效,每年每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可增加2-10萬元,又可帶動周邊群眾增收12000元。 百畝百香果基地。錦斗鎮供圖 發展旅游經濟。立足烏髻巖和雪山等旅游資源豐富的實際,錦斗鎮引導各村出資入股錦斗鎮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合力打響雪山高山運動休閑游和烏髻巖夢想成真游品牌。近年來,投資300萬元建設烏髻巖生態停車場、200米木棧道、5個觀景臺、文化長廊、旅游公廁等,景區吸引力進一步提升,游客增加1倍多,也帶動周邊群眾收入增加,旅游總收入達1000多萬元。投資120萬元修復雪山古道1.2公里,打通茶園步道1.8公里,建設觀景平臺、停車場、旅游公廁等配套設施,初步形成觀光、寫生、創作、攝影、露營勝地,撐大中部旅游架構,助推全域旅游發展。同時,做好“旅游+” 文章,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旅游的拉動力,促進集體和農民雙增收。 發展林下經濟。林下經濟是一種典型的現代生態林業經濟發展模式。錦斗鎮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探索出林下經濟發展新路子。發展林下種植,緊盯市場需求,以馬跳水庫開工建設和錦斗高速互通口規劃設計為契機,有效利用鄉村振興示范村——長坑村丘峰巖闊葉林優勢,與福建省金泉草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泉州康萬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種植金線蓮、靈芝、鐵皮石斛等中草藥,開辟農民增收新模式,推動林下經濟發展,助力農民增收,實現了經濟發展和森林資源保護雙贏,為錦斗鎮林下經濟發展作出有益探索和實踐。首期投資50萬元,種植金線蓮10畝,長勢良好,年底可陸續采收,預計今年底可增加村財收入10萬元。 此外,發展林下養殖,積極探索林下養殖、生態循環的發展新路,在云路等村引導林下養殖雞鴨等100000多只,不但提高養殖產品的肉質,同時節省飼料,減少疫病發生,并以排泄物滋養林地土壤,實現了林木與養殖的雙贏,有效兼顧林下經濟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實現林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