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共建簽約儀式現場。南安團市委 供圖 東南網1月23日訊(通訊員 蘇德斌)日前,南安團市委開展“返家鄉”社會實踐和“揚帆計劃”寒假實踐,665名在外南安籍大學生參與活動,屆時將有部分大學生以兼職團干部的身份進行實踐。 以團干部身份參與基層建設,是南安團市委在縣域共青團基層團組織改革探索中創新的一項舉措。南安團市委建立選聘在校大學生任基層團組織兼職干部制度,通過“選、聘、管”三個環節牽線搭橋,在為大學生供崗鍛煉的同時,進一步拓寬基層團組織工作骨干來源。 廣泛發動“選”。以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統籌“揚帆計劃”“大學生社區實踐”“返家鄉社會實踐”等項目,在全市范圍內廣泛征集鄉鎮(街道)、企業、村(社區)等團組織兼職崗位90余個。南安團市委制定專項工作方案,利用“南安青年”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發布公告,發動在外南安籍大學生踴躍報名。同時積極對接在南高校(閩南科技學院),簽訂共建協議,從高校中遴選一批優秀在校大學生參與兼職實踐活動。累計有109人報名,最終聘任27名大學生兼任鄉鎮(街道)團委副書記,67名大學生兼任村(社區)團組織書記助理。 雙向選擇“配”。各地區各領域團組織根據自身工作性質和發展特點按需設崗,以雙向選擇、屬地管理、就近就便為原則,引導大學生結合實際擇崗,用人單位通過電話溝通、線上面試、線下面談等方式,推動人崗精準匹配。 任務清單“管”。對聘任的大學生兼職團干部采用任務清單式管理,要求完成到崗時長和志愿時長,完成一份工作清單“七個一”,即參加一場讀書分享會、參加一次家鄉行活動、建立一個鄉村大學生聯絡群、開展一次大學生活動、組織一次志愿服務活動、拍攝一個實踐視頻、參與一次創城服務。任期結束后,南安團市委將聯合用人單位通過考核進行認定,評優獎先,不斷提升大學生基層實踐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