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2月24日訊(本網記者 謝玉妹 通訊員 柯金鳳)1月23日至2月9日,泉州幼高專學前教育學院“文脈敘遺隊”分別前往八閩大地尋找年味里的非遺,傳承非遺中的“龍文化”,做好“龍的傳人”。 龍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深入了解龍文化的起源,對于賡續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查閱歷史文獻、研讀古籍史跡、參觀美術文化館等多種學習方式,敘遺小隊對龍文化的追古溯源有了初步認識。在泉州非遺展館中,實踐隊員們從傳統服飾中的龍圖騰、器物中的龍紋、刻紙中的龍圖案、龍書法、龍詩歌……了解了中華龍文化波瀾壯闊的數千年歷史。 1月31日下午,實踐隊成員顏潔婷來到永春縣五里古街參與“百名書家寫千福送萬家”文藝志愿服務活動。書法中的龍意象,兼容并蓄,各種字體韻味兒十足,特別是歷代名家手中的“龍”,揮筆書寫的不僅是一種字符,也是一種對于龍姿態的傳神表達,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月1日,實踐隊成員吳楊鍵前往南靖縣金山鎮觀看舞龍表演。表演以起伏騰挪的身姿和神秘莫測的靈動,展現龍的精、氣、神、韻,反映了龍象征中華民族團結向上、不屈不撓、喜慶祥和的精神風貌。2月6日,敘遺小隊前往泉州刺桐時代村、泉州府文廟、泉州鐘樓等地打卡“十龍九子”龍生肖藝術裝置,與“泉州龍龍”們同迎龍年春節,與“傳統非遺”撞個滿懷…… 文化延綿不絕,創造生生不息。以體驗非遺文化為切入點,敘遺小隊結合學前教育專業技能特點,創作龍文化作品。非遺剪紙、黏土制作、對聯、手勢舞……敘遺小隊將龍文化融入當代生活,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不斷推進中國龍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