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漢故居。鯉城區融媒體中心 供圖 東南網5月13日訊(本網記者 施遠圻 通訊員 黃凱杰)文物建筑延續著城市歷史文脈,是“活著”的歷史。日前,記者從鯉城區文旅局獲悉,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省級文保單位黃宗漢故居保護修繕工程已正式啟動,工程遵循“最小干預原則”,對故居進行全面修復,預計將于年底完工。 在黃宗漢故居修繕施工現場,只見故居內多處已搭起腳手架,工人分組拆除故居護厝鐵皮搭蓋,清理屋頂的陳舊、破損瓦片等。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修繕工程于5月9日啟動,修繕內容包括木構件更換、不協調部位恢復、屋頂整修等,盡可能恢復其整體風貌,工期180天。 據介紹,黃氏民居位于鎮撫巷51號,占地面積529平方米,坐北朝南,由黃宗漢故居、黃宗澄故居兩座三大進三開間帶雙護厝,書房、花園、石埕等建筑組成。黃宗漢故居內有“探花”“進士”“忠勤正直”等清代匾額和古樹古木奇石等。1998年,黃宗漢故居被列入泉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列入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故居至今已有近200年歷史,集民間人文景觀于一體,是清代泉州古城仕宦世家聚族而居的典型宅第。建筑結構布局嚴謹、精巧、富麗,文化內涵豐厚,具有較大的觀賞、研究價值。”鯉城區文保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由于年代久遠以及遭受雨水、白蟻侵蝕等原因,故居存在屋脊斷裂、環境雜亂等問題,亟需全面修繕。 |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