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螺陽鎮一角(鄧文祥 攝) 2023年以來,惠安縣螺陽鎮立足縣域地理特點和全國校服產業基地優勢,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深挖整合全鎮資源,不斷優化推動三產融合發展,持續強化省市縣三級示范創建,統籌政企社三方力量,著力打造城鄉融合和美螺陽特色發展模式。 多維度、優產業,三產齊跑促發展 一是續寫校服“傳奇”。發展形成集服裝面輔料研發生產和校服研發設計、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為一體的完整產業供應鏈條,業務覆蓋福建、山東、湖北、廣東等20多個?。ㄊ小⒆灾螀^),占全國校服產業三分之一,帶動相關就業人數5萬多人。二是做大項目“文章”。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形成以中國校園服飾產業基地和群盛世紀科技產業園兩個連片開發標準化園區為中心軸的“兩地雙園雙中心”發展模式,2024年一季度完成標準化園區投資額1.94億元。三是夯實農業“基石”。推動糧食生產穩定發展,2023年糧食播種20500畝,總產量7160噸;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9700余畝,持續改善農田基本條件;土地流轉3498.45畝,實現村財增收528460.65萬元。四是激發文旅“活力”。串聯國明雕藝園、硨磲藝術館、大智慧香道、大錦水博物館、辜鴻銘紀念館等,打造詩意螺陽精品路線,國明雕刻藝術園被評定為省旅游商品定點單位,每年吸引游客1萬多人次。創新打造后窯青創、城南美食等特色街區,開展“潮動后窯,fun肆嗨”潮玩計劃、音樂沙龍、地方特色美食節等活動,打造夜間文旅新地標,釋放夜間文旅新活力。 抓示范、重帶動,三級聯創促振興 一是建好示范村莊。深入挖掘松星巷內、盤龍古驛站資源,2023年累計投入1169.9萬元,精心打造盤龍村“黨建+”鄰里中心、巷內主干道“白改黑”、劉厝水庫生態休閑公園等項目。2024年計劃投資工貿廠房、古驛道改造、道路提升等鄉村振興項目17個,計劃投資1128.83萬元。二是做精示范路線。持續推進鄉村振興試點村創建工作,將松星、尾透、金山、五音等點位“串珠成鏈”為鄉村振興示范走廊,由內而外塑造鄉村振興示范點。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項目,全年計劃實施示范帶重點項目15個,計劃投資5071萬元,打造鄉村振興精品示范載體。三是鞏固示范成果。創新鄉村治理新模式,以鄉村振興示范村尾透村為試點,通過施行“積分制+惠女調解”機制,全面提升鄉村環境和治理水平,進一步鞏固加強鄉村振興成果。尾透惠女調解室相繼榮獲全國、省、市三八紅旗集體。 引賢能、夯基礎,三方發力促融合 一是統籌共建城鄉基礎設施。城市功能配套向鄉村延伸,更新改造燃氣管網1.1公里,增加公共停車位500余個,新改建口袋公園2處。城鄉路網不斷優化,完成白改黑2071米,濱江國際北門道路、工農學校道路改造全面完工。二是聯合共治城鄉人居環境。建成美麗庭院、微景觀、小公園81個,實現村容村貌“微整治?精提升”。開展全域美麗家園清潔行動,投入82.4萬元開展牛皮癬整治清理,改造提升老舊小區15個,中心城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全覆蓋。全面完成東風溪黑臭水體控源截污及分流接駁工作,開展16個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PPP工程,鋪設污水管99787米、接戶5475戶。三是數字共賦城鄉社會治理。改造提升螺陽鎮綜治中心,建成全縣唯一省級試點首批鎮級應急管理站,科學劃分“25個一級網格+145個二級網格+228個三級網格”,建設“美麗鄉村·平安家園”視頻監控點位778個,構建城鄉全域智慧型社會治理防控體系。四是鄉賢共創凝聚城鄉人氣。用好“賢元素”,發揮賢能、賢智、賢資,成立縣校服服飾裝備行業協會,吸納會員238名,引進臺港澳僑鄉賢項目5個,總投資達55億元,不斷凝聚城鄉人氣,同心協力在產業發展、基層治理、公益事業上出成績、出效能、出風采。五是文化共享提升城鄉素養。成立螺陽鎮籃球協會并舉辦首屆村級籃球聯賽“村BA”,深入開展城鄉文化惠民活動450余場,不斷提升村民文化素養,促進城鄉文化融合發展。(吳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