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花好月圓、情意濃濃的中秋佳節,洛江區圖書館攜手廣大市民及青少年讀者,共同編織了一場關于傳統與創新的甜蜜盛宴——“傳承·創新”中華傳統手工藝傳習培訓第二十期:“糖絲繞指,畫意傳情——‘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9月15日,活動在歡聲笑語中拉開序幕,通過糖畫的制作與體驗,大家不僅感受到了中秋團圓的喜悅,更深刻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傳承的重要性。 李瑞霞老師向在場的每一位參與者細細講述了糖畫這一傳統藝術的深厚底蘊。從糖畫悠久的歷史源頭講起,逐步展現其從古樸的“倒糖人兒”技藝演變至今日豐富多彩的創意糖畫的過程,每一句講解都透露出匠人們對這門藝術傾注的心血與智慧。通過生動形象的描述,參與者們不僅直觀了解了糖畫的制作材料與工藝流程,更深刻感受到了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背后所承載的文化意義與藝術魅力。 李老師親自上陣,以一場精彩的糖畫演示拉開了創作的序幕。她手法嫻熟,金黃色的糖漿在李老師的巧手下仿佛被賦予了生命,輕盈地在糖畫板上跳躍、流淌,轉瞬之間,一只栩栩如生的月兔便躍然“板”上,引來陣陣驚嘆。大家在李老師的耐心指導下,拿起工具,模仿著李老師的動作,開始了自己的糖畫創作。他們或小心翼翼地勾勒著中秋的標志性元素——月兔、桂花,力求每一個細節都盡善盡美;或放飛想象,自由揮灑,將心中的美好愿景融入糖畫之中,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藝術作品。隨著金黃色的糖漿逐漸冷卻凝固,一幅幅精美的糖畫作品逐一呈現,它們不僅展現了糖畫藝術的獨特魅力,更見證了參與者們從理論到實踐的跨越與成長。那一刻,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甜蜜與滿足的笑容,這份由心而發的成就感,成為了這個中秋佳節最珍貴的記憶之一。 通過此次活動,不僅讓市民們體驗到了傳統手工藝的樂趣,更激發了大家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熱愛。我們相信,這樣的活動將繼續在更多人心中播下傳承與創新的種子,讓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的陽光下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讓“甜甜的”記憶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鄭勝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