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舉‘石’聞名”寫惠安石雕走向世界之勢,以“高瞻遠‘筑’”寫惠安建筑業高質量發展,以“風從海上來”寫惠安海洋文化之波瀾壯闊,以“無卷不成宴”寫惠安舌尖上的“鄉愁”…… 11月14日至15日,“萬千氣象看福建·唱響海上牧歌”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山海相依,風光旖旎”的泉州市惠安縣,探訪文化遺址、古鎮碼頭,順著鏡頭穿越時空隧道,重溫開掘沉淀于歲月流沙中的惠女文化、雕藝文化、建筑文化,書寫千年古縣伴海而生的悠悠文脈。本次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委網信辦、國家稅務總局福建省稅務局、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新華網主辦。 崇武古城:小巷人家 海上雄關 一墻內外兩重天,內有人文底蘊,外有碧海銀灘,這里的每一塊石頭都有故事。14日,調研采訪團走進崇武古城,領略這座古城六百年武衛海疆的壯志豪情與文化底蘊。 崇武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系江夏侯周德興經略海防時為抵御倭寇所建,石頭是它的靈魂。六百年來,崇武古城屢經修葺,以其保存完好的城墻和獨特的山海防御體系,成為中國海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古城內至今還生活著許多原著居民,古城內的街道和民居,也都是用石頭建造而成。講解員帶著調研采訪團穿街過巷,“崇武古城的一大特點就是姓氏多,據統計共有98個姓氏。”古城的另一道風景線,是穿著花花綠綠,戴著斗笠頭巾的惠安女。靠海吃海的惠安女常年在海邊勞作,惠女精神也是多年來傳承和保護的重點。 近年來,惠安縣全面活化崇武古城,深入挖掘該地區富有閩南特色的海上絲綢之路、海防和海洋文化,讓古城在新時代煥發生機,風采更勝往昔。 惠安雕藝文創園:以刀錘為筆 書寫詩篇 15日,調研采訪團走進惠安雕藝文創園,與晉唐中原的雕刻遺風不期而遇,開啟了一段奇妙的“石夢”之旅。文創園里的展品栩栩如生,匠心獨運。 徜徉在文創園里,放眼望去,皆是力與美的邂逅;目之所及,處處是“精美的石頭會唱歌”。 惠安雕藝源于古代黃河流域雕刻藝術,已有1600多年歷史,融中原文化、閩越文化、海洋文化于一體,在中原造型古樸、渾厚簡潔的北派風格基礎上,形成獨有的精雕細琢、纖巧靈動、講求結構和形態神韻之美的“世界范”。一代代工匠以刀錘為筆,將滄海桑田、人生百味匯聚成或雄俊或秀雅的獨特詩篇。 惠安縣是“中國雕藝之鄉”“世界石雕之都”。全縣雕藝企業700多家、從業人數10.6萬人,全縣雕藝產業年總產值超500億元,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傳習所:匠心匯聚 薪火相傳 紅磚白石、燕脊翹檐、雕飾彩繪……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崇武鎮,一座矗立的六層閩南傳統風格建筑,從外觀的布置到內部的陳設,無不彰顯著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的精髓,令人嘆為觀止。15日,調研采訪團走進這座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傳習所,在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蔣欽全的帶領下,近距離感受閩南傳統民居的魅力。 閩南民居營造技藝始于唐五代,成熟于宋元,明清時步入巔峰,是閩南地區古建筑技藝的主流,并影響到了港澳臺甚至東南亞等地區。2009年,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作為“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子項,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學習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最佳場所無疑是工地現場,但建設傳習所同樣有價值和意義。”蔣欽全指出,閩南傳統民居營造對多項專業知識的要求極高,學會這門技藝往往需要十年以上的積淀努力,因此很多年輕人提不起興趣,很少人愿意學習或者深入探究。 而傳習所就是一個很好的課堂。據介紹,傳習所設置了大匠工坊、匠宗精品展示廳、匠道講堂、匠心圖書中心、匠作傳統工具展廳等多個區域,與泉州信息工程學院、黎明職業大學等多所高校合作,通過開展綜合實踐、職業體驗、研學等活動,傳承閩南傳統建筑文化,培養閩南傳統建筑營造技術人才。“設立傳習所就如同在年輕人心里種下一顆古建筑的種子,未來即便只有極少數人能投身這一行業,那也是值得的。”蔣欽全說。 鑫海水產:發展特色海洋產業 14日下午,調研采訪團來到惠安縣鑫海水產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專業從事水產遺傳育種、苗種繁育和養殖的研發型企業產品大多用于出口。不久前,鑫海水產被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確認為省級水產良種場,成為福建省首家獲批的省級膨腹海馬良種場。鑫海水產總經理馮少怡說,海馬是名貴的藥用海水魚類,由于過度捕撈和環境污染,野生資源在不斷減少。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增加,海馬養殖正逐步發展成為海水養殖的新寵,“一條養殖的成年海馬,現在市場售價可以賣到100元左右。” 公司所在的惠安縣崇武大岞東山島,東臨臺灣海峽,三面環海,水質優良、具有得天獨厚自然條件。據介紹,該公司先后與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集美大學等高校合作,組建了海馬養殖技術團隊,開展海馬的人工繁育以及規模化養殖。在現代漁業體系中,水產種業是漁業發展的“芯片”,更是養殖產業鏈的“源頭”。作為漁業大市,泉州市近年來高水平推動水產種業振興,大力支持苗種繁育設施建設,積極創建水產良種場,提升水產種質保存和良種繁育水平。 惠安魚卷:城市情感 舌尖鄉愁 崇武魚卷是惠安特色美食,有著“無卷不成宴”的說法。一根根小小的魚卷,融匯著當地百姓的智慧與情感,演繹著山海相逢的味道。一道道煎炒蒸煮而成的魚卷美食,讓人垂涎欲滴,生動地演繹著什么叫舌尖上的“鄉愁”。 15日,調研采訪團與美食不期而遇,參觀了惠安瑞芳食品有限公司。這是一家集海洋食品、烘焙食品、水產養殖、水產物流、生物科技于一體的多元化經營企業。 工作人員介紹,魚卷都是用當天新鮮的魚肉、馬蹄、蔥,加入地瓜粉等制作而成,所以吃起來口感特別好。現場還有體驗制作魚卷環節,看似簡單的工序做起來并不容易。“瑞芳魚卷”系列產品曾榮獲“中華老字號”“中華名小吃”“中國名優產品”“中國地域十大名小吃”等多項榮譽。 來源:新華網、中國新聞網、“學習強國”福建學習平臺、閩南網、福建網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