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洛江區圖書館沉浸在一片濃郁的非遺文化氛圍之中,洛江區“傳承·創新”中華傳統手工藝傳習培訓第18期邀請到泉州輕工學院潘晗老師,她帶領32組親子家庭,共同踏上一段探索掐絲琺瑯藝術奧秘的美妙旅程。掐絲琺瑯,這項承載著千年歷史與文化底蘊的傳統技藝,在潘老師的引領下,仿佛被賦予了新的生命,熠熠生輝于圖書館的每個角落,引領著參與者們穿越時空,領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潘晗以溫婉而富有感染力的聲音,緩緩拉開了掐絲琺瑯藝術的神秘面紗。她不僅詳細介紹了掐絲琺瑯的起源、發展歷程及其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的重要地位,還通過精心準備的小視頻,讓在場的每一位參與者仿佛穿越時空,親眼見證了這門技藝從古代宮廷走向民間的輝煌歷程。視頻中,精細的掐絲工藝、絢麗的色彩搭配、以及最終成品所展現出的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無不讓人嘆為觀止。 隨著講解的深入,潘晗詳細闡述了掐絲琺瑯的工藝技術,從設計構圖、金屬掐絲、點藍上色到燒制成型,每一步都蘊含著匠人的心血與智慧。理論鋪墊后,活動轉入實踐高潮。親子家庭分組操作,桌上工具材料琳瑯滿目。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金屬絲細致勾勒圖案,培養了耐心與細心。 在點藍上色環節,孩子們興奮地挑選釉料,為作品添上斑斕色彩。雖顯生疏,但創作熱情高漲。不久,一件件精美的掐絲琺瑯作品在親子合作下誕生,為活動畫上圓滿句號。 這些凝聚了親子共同努力與汗水的作品,不僅是對掐絲琺瑯技藝的一次成功嘗試,更是對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一次生動實踐。通過這次培訓,孩子們不僅學到了寶貴的手工藝技巧,更在親子互動中增進了情感,共同繪制了一幅幅關于愛與傳承的美好畫卷。(鄭勝男) |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