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可以很方便出門了。”昨日,市民謝先生說,之前社區門口無障礙坡道比較陡,輪椅上去吃力。社區來征集意見,他提了,很快就得到解決。這得益于洛江區萬安街道無障礙樣板設施改造項目,作為全省5個無障礙設施樣板區項目之一,目前,已率先完工并完成驗收。 覆蓋總面積約1.7平方公里 謝先生是殘障人士,依靠輪椅出行。他說,無障礙設施多了,不僅有無障礙衛生間,還有無障礙電梯,以前出門需要有人陪伴,現在沒人陪伴也能出行。 今年以來,萬安街道按照“整體打造、系統流暢”原則,突出示范引領,從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等各環節,全方位、系統化推進無障礙建設工作,成功打造連續貫通、安全便捷、健康舒適、多元包容的無障礙設施樣板街道。項目覆蓋萬福、萬盛、橋南3個社區,總面積約1.7平方公里,包括居住小區、公共管理與服務、社區廣場公園與景區、信息交流設施、周邊交通場站、途經道路6個部分57個子項目,共設置121處無障礙標牌標識、改造7座無障礙公廁和16間無障礙衛生間、增設4部無障礙電梯、改造5個公交站臺、增設18個低位服務臺、修復破損路面3000多平方米、開發智慧云服務設施等。 萬安街道辦事處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以“系統串聯”“應改盡改”“盡力而為”為原則,有步驟、分階段地對豐海路、安達路、安泰路、安吉路、萬興街、萬榮街、萬祥街、萬福街、萬盛街等15條城市干道及重要生活性道路進行無障礙系統化改造,與區人民政府、區圖書館、社會治理中心、街道綜合便民服務中心等重要公共服務網點串聯,做到生活圈內的無障礙全覆蓋。 特色“雙圈”方便出行休閑 該負責人介紹說,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定期邀請殘障人士、老年人等目標群體到現場體驗,收集他們的反饋意見建議,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或進行項目優化,成功打造“無障礙10分鐘生活圈”“無障礙文化游覽圈”特色“雙圈樣板”。 記者了解到,萬華街、萬育街、萬盛街等城市道路,各大小超市、各銀行等商業網點,萬福社區便民服務中心、萬安街道綜合便民服務中心、洛江區人民政府群眾來訪接待中心、泉州高速公路支隊等11個公共服務場所進行電梯、衛生間、坡道等無障礙改造,打通“居家→樓棟→小區→公共場所”無障礙通行,形成以安達路、萬榮街、萬興街、萬盛街等6條街道沿線小區為代表的“無障礙10分鐘生活圈”。 此外,在道路的重要節點、重要設施點周圍設立5處無障礙地圖。結合橋南社區文化古跡眾多的特點,以橋南歷史街區為核心,打造“重點旅游線路”。改造通道、衛生間、服務窗口、出入口等無障礙硬件設施。在洛陽橋、余慶樓、橋批館、蔡襄祠等景點出入口安裝智能服務樁,提供語音導覽、地圖導覽、文字說明等信息無障礙服務,讓所有游客都能輕松了解景區的歷史和文化,形成“無障礙文化游覽圈”。(泉州晚報融媒體記者王金植 通訊員謝月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