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演員參演開場舞《如意舞步》(視頻截圖) 登上央視春晚的國賓禮瓷——《喜上眉梢》(視頻截圖) 28日晚,2025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以下簡稱“春晚”)隆重舉行。德化瓷器亮相春晚,“講述”故事。泉州歌舞劇院26名演職人員晉京參演,經過近70天的刻苦排練,參加開場表演《如意舞步》、歌舞《潮起舞英歌》、歌曲《偉業》、零點新春聯歡表演及壓軸歌曲《難忘今宵》等5個節目表演,展示泉州人民的風采。據悉,這也是該院繼2021年之后第二次亮相央視春晚。此次晉京演出由泉州歌舞劇院副院長謝志陽、演出隊副隊長陳海敏帶隊,許露、潘楠、邱英楠等24名舞蹈演員參與,較全面地展示我市舞蹈藝術發展最新水平。 春晚舞臺提升舞藝 在“歡樂吉祥、喜氣洋洋”的主基調中,開場表演《如意舞步》。泉州歌舞劇院青年演員許露雖是第二次參加舞蹈表演,她在排練的過程中就被《如意舞步》感動了。 “開場表演打磨最久,表演團隊眾多,參演人員年齡跨度大,有爺爺奶奶級別的長者,也有小朋友共舞,一派吉祥喜慶的景象。”許露說,泉州歌舞劇院晉京演員全體上陣。 泉州歌舞劇院青年演員羅明、邱英楠新婚不久,領證還未宴請親朋,此次參加春晚攜手同臺演出了開場表演《如意舞步》和壓軸歌曲《難忘今宵》。近70天的排練不僅共同提升舞蹈藝術表演水平,還進一步增進了情感。 此次泉州歌舞劇院不少演員是第二次晉京參演央視春晚,2021年,許露首次參演春晚后不久,該院創排的舞蹈《茶·飄香》入圍中國舞蹈界最高獎——“荷花獎”終評,填補了我市這方面的空白,許露就是該作品的主要演員之一,參加央視春晚演出的歷練,舞藝不斷精進。2023年,該院創排的非遺舞蹈《人偶情未了》參與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角逐,從全國各地數百個節目中脫穎而出,喜獲提名獎(全國第九名),潘楠是“男一號”。首次參加央視春晚演出時,潘楠剛畢業,此次再次亮相時已經是十分成熟的演員,獲央視春晚編導團隊點名表揚。 “此次春晚傳統文化與現代韻味兼具,藝術感與科技感相融,喜慶熱烈,年味兒十足。在排練過程中每看一遍都十分興奮。”謝志陽說。 編導盛贊泉州演員 泉州是名揚四海的“戲窩子”,泉州南音、提線木偶戲、高甲戲、梨園戲等頻頻登上央視春晚和戲曲春晚舞臺。據不完全統計,泉州戲曲已超30次通過央視舞臺,展示獨特的文化魅力。今年,泉州提線木偶戲《獅子舞》還參加非遺里的中國(第三季)——新春特別節目錄制,將于正月初三播出。 泉州文化元素頻頻亮相央視春晚舞臺,也進一步推動了泉州文藝發展。兩年前,以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的南音為底色的創意歌曲《百鳥歸巢》,首次亮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被譽為當年“春晚最具文化價值的節目”。不久后,參演單位泉州市南音傳承中心以該節目為底色,創排了《百鳥歸巢》南音專場,演出曲目包括《百鳥圖》《四時景》《趁春光》《庭院七弦響》等節目,同時還將南音四大名譜之一《百鳥歸巢》選段“鳳凰展翅”“客鳥過枝”作為序曲進行別致的呈現,給現場觀眾帶來全新的南音藝術體驗。 “兩次參演央視春晚,與國內優秀院團同臺演出,是十分難得的學習機會,提升了表演水平。”泉州歌舞劇院院長黃金錫說,此次央視春晚舞蹈總監黃云松、王圳冰和編導李亞迪等,對泉州歌舞演員的水平十分認可,這對于一個地方院團十分不易。 近年來,泉州歌舞劇院多次主演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開幕式文藝演出、兩次入圍荷花獎、連續三屆在省藝術節奪金,整體表演水平不斷提升,名揚省內外。 德化陶瓷“講述”故事 德化瓷器28日晚也亮相央視春晚。 兩年前將一本記錄二戰時期日軍侵華罪行的相冊捐贈給中國的美國明尼蘇達州典當行的老板埃文·凱爾(Evan Kail)受邀參加蛇年央視春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贈送給埃文·凱爾的國賓禮瓷——《喜上眉梢》在節目中亮相。 這款《喜上眉梢》茶器由德化縣陶瓷企業原創設計獨家生產,2018年入選國賓禮瓷,《喜上眉梢》的器型由中國古代的重器鼎演變而來,形似聚寶盆,配上喜慶的梅花圖案,喜鵲立在枝頭,有納財和喜事不斷的美好寓意;兩個古典回紋造型作為把頭,蓋粒采用明月造型,裝飾浪花花紋,寓意海上生明月,象征和諧、圓滿。罐身很大氣,寓意大度寬容,能容納一切;罐上的兩只耳朵,是結合古代紋飾采用現代手法制作的,有一種現代感;底部的海浪紋飾,寓意著哪怕遇到困難,也能乘風破浪。 作為中國文化的顯性符號,德化陶瓷一直充當著文化使者的角色,早在14世紀—16世紀,德化白瓷就被歐美等國家的博物館、王室貴族珍藏。新中國成立以來,德化瓷器常常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重要活動或出訪國外的重要禮品和駐外使領館等專用瓷。到了21世紀,德化白瓷作品更是多次被選為國禮瓷,饋贈國外友人,成為中國遞給世界的一張“文化名片”。(泉州晚報融媒體記者 陳智勇 通訊員 黃文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