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學校 供圖 東南網4月15日報道(本網記者 施遠圻)“‘萬事成蹉跎’的下一句是‘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耶!我已經闖過11關,準備挑戰第12關。”……最近,在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學校園內,背誦聲、歡呼聲此起彼伏,很是熱鬧有趣。 原來,學生們在參加該校舉辦的第十二屆經典詩詞闖關活動。“這是我校的特色活動之一,從2019年秋季舉辦第一屆起,一直延續至今,每屆幾乎全員參與。”學校校長李菁介紹道,學生們參與度高則得益于學校將《經典誦讀》列為校本課程。 編撰校本教材 養成誦讀經典習慣 早在2019年上半年,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學將《語文課程標準》推薦的優秀古詩文、語文教材里要求背誦的詩文及其他經典詩文,共計480篇,編纂《經典誦讀》電子版校本教材,供學生們在課前、課后誦讀。后經多次修改、校對,于2024年正式出版。 據了解,該套教材共六冊,每冊80篇古詩詞,每篇詩詞配有簡單的注釋和大意。六本書穿插有四十八篇詩詞常識,如《唐詩的四個發展階段》《詞牌的來源》等,增加文本的趣味性、知識性和可讀性;每本書后面附錄兩篇文學經典名篇和詩詞實踐,讓學生對傳統詩詞文化有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 學生們參加闖關活動。學校 供圖 “一年級剛進校園,老師就給我們發了《經典誦讀》的教材,讓我們利用課前3分鐘以及早上、中午進校園后空閑時間進行誦讀。”該校五年級學生江睿晗告訴記者,回憶起第一學期接觸《經典誦讀》教材時,他記得當時不少同學會問“老師,這首古詩是什么意思”。因為一年級學生識字較少、理解能力有限,老師還會聲情并茂地為他們講述古詩詞的大意。 隨著識字增多、語感增強,不到一學期的時間,一年級的學生們也能夠理解每首古詩詞下的注釋及原文大意,養成誦讀經典的好習慣。不少老師們也發現,學生們的詩詞儲存量擴充,在課堂上引用課外詩句時,能夠順著老師的引導進行拓展,教學效果比以往提升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