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東嶺鎮的千米渡槽凌空飛架田園,如詩如畫。 暮春時節,漫步于惠安縣東嶺鎮的鄉野阡陌間,只見一排排農家小院錯落有致,一片片土地生機盎然,一處處文旅打卡點人氣日旺。從生態田園到特色產業,從傳統村落活化到農文旅融合發展,近年來,惠安縣東嶺鎮認真學習“千萬工程”經驗,以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戰略為弦,持續強基礎、謀發展、惠民生,描繪出一幅幅動人的鄉村振興圖景。其中,東嶺鎮整鎮成功入選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創建名單;“胡蘿卜+旱稻”輪作和自住小區特色做法,獲省農業農村廳鄉村振興實操案例推廣。 奏響農業“進行曲” 激發鄉村發展新活力 善用休耕地,多賺一季糧。走進東嶺鎮許山頭村“胡蘿卜—旱稻輪作”基地,放眼望去,只見郁郁蔥蔥的胡蘿卜地里,工人們正忙著采收胡蘿卜,大型農用拖拉機在翻耕空地,為接下來的旱稻播種做準備?!斑@片種植基地約1200畝,年產量達7000噸,主要出口東南亞、歐美等地區,年產值可超1500萬元?!比菔休紙@匯晟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朱國清介紹。 “科技小院”打造科技興農新引擎。近年來,在東嶺鎮幫扶下,該公司在全省率先試點胡蘿卜夏季休耕地和微噴灌節水設施,引進試種旱稻,不僅提高了耕地使用率,稻稈粉碎還田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疏松度及胡蘿卜抗病性,而接茬種植的胡蘿卜品質也更好、產量更高,每畝可增產300公斤以上。這一舉措不僅吸引眾多農業專家和高校師生前來調研學習,還于2023年3月被中國農技協、福建省科協評選為“胡蘿卜科技小院”和“科普教育技術示范基地”。 該公司的發展壯大是東嶺鎮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全鎮共引進種植大戶35家,并在“村集體+種植大戶+農戶”聯農帶農模式下,集中流轉土地5500多畝,每年村集體可增收約150萬元,農戶增加土地流轉收入超800萬元,逐步實現“建設一個小院、入駐一個團隊、輻射一個產業、示范農村一大片”規劃。 希望的田野里,“旱地”種植熱火朝天;富饒的海洋中,海上養殖蓬勃興旺。 “過去,海水貝類育苗存在質量參差不齊、成活率低、養殖個體小、生長慢等問題?!苯鹣査a劉宏亮在該鎮支持幫助下,采用現代育苗技術,引進先進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近年在大港灣養殖優質三倍體牡蠣苗種新品種?!叭扼w牡蠣個頭肥碩、肉質脆嫩,而且產量多、品質好,我們取得的效益也較高?!眲⒑炅琳Z調輕快地說道,基地因此獲評“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 為推動生蠔產業可持續發展,東嶺鎮還主動引導養殖戶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開拓,參加水產養殖業博覽會等活動,持續打響產品知名度。目前,該鎮三倍體牡蠣水產連片規模養殖被列入全省中部推廣試驗區。大港灣生蠔地理標志認證正在積極申報,“西埔鱸魚”“西埔油蛤”“大港灣三倍體牡蠣”等特色漁產品品牌逐漸形成。 此外,東嶺鎮依托大港灣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優勢,推動海上牧場建設,在沿海5個村大力發展特色養殖業,現有牡蠣6000多畝、油蛤近1000畝,漁船和養殖輔助船135艘,全年水產品總產量預計在4.77萬噸,漁業年總產值可達10650萬元,帶動種苗、運輸、加工、服務等上下游相關產業和新業態發展,為村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奏響建設“協奏曲” 塑造鄉村宜居新風貌 要致富,先修路。“這些年,我去過不少地方,像東嶺鎮這樣直通家門口的瀝青路并不多見,不僅消除了安全隱患,也為村民出行和農產品運輸帶來了便利?!奔易『叴宓牧壬?,對鎮、村近兩年實施的道路“白改黑”等提升改造,看在眼里,樂在心里。 東嶺鎮是泉州市“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之一,轄區公路總里程約98公里,不僅18個行政村全部通瀝青或水泥路,近兩年還投入4000多萬元,實現鎮區主干道瀝青全覆蓋,鎮域內10分鐘就能上高速公路,全鎮路網互聯互通交通網格基本建成,為城鎮擴容、產業發展、商品流通等架起“四梁八柱”。 路通景美村振興。沿著新鋪就的瀝青路,一路來到三村村黨群連心橋,只見兩棟小高層樓房屹立村口,成為村居顏值新擔當?!斑@兩棟樓是新建成的村民自住小區,占地約7畝,總投資約2900萬元,共有84套套房,底層預留配套設施及‘黨建+’鄰里中心等公共服務空間,并建了58個停車位。”三村村村委會副主任曾雪麗介紹。 據悉,針對地少人多、新批宅基地“一地難求”及危舊老宅和石頭房空置、村容村貌雜亂等問題,東嶺鎮積極探索農村宅基地使用新辦法,采用“集中建設、集約用地、集資合作”模式,通過連片拆除老舊危房,創新推廣建設“群眾自愿、集體自籌、村民自住”的民自住小區新模式,在全省率先試點村民自建小高層自住小區,蹚出一條村民“戶有所居”新路徑。 “自住小區不僅集約利用農村宅基地,安居戶數提高3倍以上,又通過引入閩臺‘鄉建鄉創’團隊等統籌升級公共服務配套,相關做法被省、市、縣各級各部門點贊和推廣。”東嶺鎮鄉村振興辦負責人許欽山感到特別自豪。 辦好人民滿意的醫療衛生和教育事業同樣是該鎮近年來的工作重心?!盀榉奖闳罕娫诩议T口就醫,東嶺鎮中心衛生院遷建項目于去年年初開工,預計2027年投入使用,其中13層病房大樓于近日完成封頂。”東嶺鎮中心衛生院院長莊國輝介紹。該項目占地76.3畝,建筑總面積6.2萬平方米,總投資4.2億元,一期將建設門急診、醫技、病房大樓及其附屬配套用房,規劃設置床位500張。 在教育投入方面,近年來,東嶺鎮黨委、政府發動社會各界成立教育基金會18個,籌集資金超1億元,并于今年啟動和投入在建教育項目9個。其中,東山小學遷建、東嶺中心小學擴建、龍淵小學擴建、荷山中學教學樓新建等4個項目的社會捐資均超千萬元,為教育事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奏響農文商旅“交響曲” 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 東嶺鎮湖埭頭村擁有湖埭頭村蘇維埃政府遺址及進金支部等豐富紅色文化資源。近年來,該村立足紅色文化、渡槽文化和農耕文化資源優勢,打造集旅游、研學、軍訓拉練及國防教育為一體的閩南紅色旅游特色村,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以紅色文化為底蘊,東嶺鎮積極發揮海岸景觀與農耕風貌特色優勢,引燃東嶺“紅線”游。“我鎮對接惠安縣‘三線’文旅線路,打造‘紅線’核心區,整合該區域3個老區村,策劃17個紅色研學項目,總投資2100多萬元。”許欽山介紹。 文旅建設如火如荼,商圈提升煙火蒸騰。“鎮域內現有快遞物流站點36家,為商貿流通提供極大便利。其中,占地面積10.4畝的東嶺農貿市場,是遠近聞名的大型綜合農副產品集貿市場,曾連續兩屆獲評‘全國文明市場’,年營業額超億元。”東嶺鎮經發辦負責人王友霖介紹說,目前正策劃農貿市場及商貿街區升級改造,旨在多渠道打通商貿流通網絡,擴大東嶺商貿重鎮影響力。 為引入商貿街區新活力,該鎮還以公產盤活入手,串聯東嶺糧站、車站、醫院、市場、供銷社、稅務、惠東建筑公司等分布于鎮區主街的7處閑置資產,實施總體規劃設計,策劃東嶺商貿街區改造方案,擬盤活閑置用地89.68畝,總投資1.8億元。 同時,東嶺鎮還以許山頭村為試點,進行“數字許山頭”網格數字化平臺搭建,采用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建成數字鄉村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實現“智慧大屏+電腦屏+手機屏”信息共享,以數字化應用提升鄉村生產生活便利和基層治理效能。 近期,東嶺鎮積極探索AI在鄉村振興各領域的應用,為各行各業生產銷售和管理,以及基層治理提供有力支持,通過此舉實現該鎮在新時代鄉村振興浪潮中煥發新光彩。 沃野風華,振興如歌。東嶺鎮的鄉村振興之路,是一場產業、建設、治理協同推進的生動實踐。下階段,該鎮還將不斷探索創新,持續抓實農業生產,挖掘岸線資源,做好融合文章,推進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鄉鎮建設,讓產業更興旺、村子更美、村民更富裕,書寫更多鄉村振興精彩篇章。(惠宣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