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生命-心臟外科愛心救助”公益項目走進校園。安踏供圖 東南網6月3日訊(本網記者 陳詩婷)今年“六一”兒童節前夕,安踏集團和敏基金會攜手白求恩公益基金會赴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同心縣,為河西鎮菊花臺完全小學的近300名孩子們開展先天性心臟病篩查及回訪活動。據悉,這已是該公益項目連續第二年來到同心縣,為當地兒童送上了一份關乎健康的特別禮物。 2018年起,安踏集團及和敏基金會攜手白求恩公益基金會聯合發起“心生命﹣心臟外科愛心救助”公益項目,為欠發達地區的兒童進行免費先心病篩查,并向符合條件的患者提供醫療援助。 截至目前,安踏集團及和敏基金會已累計向該公益項目捐贈了400萬元現金,捐助201人完成手術。七年來,項目走進寧夏多個小學開展先心病篩查,受益人數超1600人。從2024年起,和敏基金會還將連續三年每年捐贈100萬元,用于寧夏先心病篩查項目。 在“心生命-心臟外科愛心救助”公益項目走進校園開展先心病篩查活動之余,白求恩公益基金會的團隊以及和敏基金會的工作人員,都會走訪受助家庭了解患者術后的最新情況。 今年上三年級的周博雅是留守兒童,家庭大小事務全靠爺爺奶奶操持。在之前的篩查活動中,她被檢測出患有先心病。在基金會的幫助下,去年她順利地完成手術恢復了健康。周博雅的爺爺周云說,公益項目的資金援助,解了他的燃眉之急,“醫社保報銷之外,基金會給我們貼錢看病,不用我們花錢。” 據了解,按照國家的相關醫療檢查收費標準,僅心臟彩超和心電圖檢查,一個人就要花費約300元。這對于一些欠發達地區的家庭來說并不便宜。不僅如此,心臟手術因為風險大,不僅手術費相比其他病更高,而且后期護理費用也相對高昂,每天就要花費數千元。 如今,在安踏集團和敏基金會等企業和慈善基金的支持下,先心病救助項目可以幫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除了手術難題,我們通過項目援助,還幫助他們解決經濟問題。”白求恩公益基金會理事、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心血管外科教授翁國星表示。 福建省與寧夏回族自治區之間自1996年起開展的東西部緊密協作,被譽為“閩寧模式”,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力量。福建與寧夏相隔2000多公里,29年來,閩寧兩地共同譜寫了濃濃的山海情。 從福建到寧夏,安踏集團和敏基金會的慈善足跡正在延伸到全國各地。2021年,在安踏集團成立三十周年之際,集團創始人家族捐資100億元成立和敏基金會,致力于醫療衛生、體育·教育、社區關愛三大領域,首個項目全資20億元捐建上海六院福建醫院(和敏院區),是一所非營利性的三級甲等綜合性公立醫院、骨科特色突出的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項目預計于2026年投入使用。目前,安踏集團與和敏基金會共同搭建起“五個一”社會責任體系,累計投入已超27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