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烈日工作對吳恩典來說已是日常。東南網見習記者 杜志鑫 攝 東南網6月24日訊(本網記者 傅心玫 見習記者 杜志鑫)“我在泉州遇到了一名‘騙子’!”近日,一段由網友“球風鯤洋標哥”拍攝的視頻在全網爆火。視頻里,身著樸素衣衫的三輪車師傅載著游客穿梭于泉州的紅磚古厝間,本來30分鐘的路程,竟“磨蹭”了整整2小時。沿途,他用飽含激情的嗓音,將泉州的歷史文化娓娓道來,從“出磚入石”的建筑智慧,到“愛拼敢贏”的人文底蘊,游客雖佯裝“抱怨”,言語間卻盡是欽佩。視頻發出后,吸引了10萬+的關注。 這位三輪車師傅名叫吳恩典,是土生土長的泉州人,也是一名有著深厚家國情懷的退役軍人。走出軍營后,他以42年的時間,用一輛三輪車“畫”出獨特的泉州風景線,以堅韌雕琢出平凡不平庸的生活,用熱愛譜寫了退役不褪色的擔當。 23日,記者來到位于泉州鯉城浮橋街道的吳恩典家里,聽他講述一段從軍營到社會、從守護山河到傳承文化的動人故事。 從海軍藍到車輪印:軍營走出的“古城講解員” 吳恩典從小對文學有濃厚興趣,常常讀起書來便忘了時間,而一向成績優異的他,在高中畢業后卻選擇踏入軍營,成為一名海軍戰士。“那個時候好像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保家衛國的夢想,我對軍營也有一種向往,也想為祖國盡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 從1978年到1982年,吳恩典度過5年的軍旅生活,這段經歷對他來說是最寶貴的回憶。“部隊紀律嚴明,訓練嚴格,但也是這樣的環境,磨練出我和戰友鋼鐵般的意志,以及至高的集體榮譽感。” 拿出當兵時的照片,吳恩典如數家珍,語氣中透露出自豪,“都是血氣方剛的兒郎,還記得我們吃飯前大家會一起合唱軍歌,不管訓練后多疲憊,飯堂里總是歌聲嘹亮,這份回憶至今難忘。” 當兵的夢圓了,讀書的愛好吳恩典也沒有放下,每當有空閑時間,他都靜靜地坐在宿舍,沉浸在書海里。書本中的世界,讓他的性格在鋼鐵紀律的錘煉中,始終保持著柔軟而熾熱的棱角,5年軍旅時光,無數作者筆下的家國情懷在他心中產生深深的共鳴,成為他生命中永不褪色的底色。 1983年,從部隊復員返鄉的吳恩典在機緣巧合下買下一輛三輪車,開啟了自己晝出夜歸的騎行生活。他敏銳地發現,游客撫摸古墻時眼中的好奇,遠比車費更珍貴,通往目的地途中的風景,其中蘊藏的文化價值不應該被忽略,于是,他開始惡補相關知識,把三輪車后座變成流動講堂。42年的時間,他扎根平凡的崗位,成為一名古城“野生講解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