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授課中。學校供圖 東南網8月5日訊(本網記者 陳詩婷 通訊員 喻亮)近日,泉州輕工職業學院數字能力教學團隊赴馬來西亞,在安順、江沙、吉打、吉蘭丹四地的六所學校開展了為期15天的數字能力課程教學。這場跨越山海的教學活動,不僅收獲當地師生廣泛好評,更在校園里掀起數字教育熱潮,成為中馬“海絲”教育交流的又一生動注腳。 據介紹,為確保教學質量,精準對接當地需求,中馬雙方聯合組建教學專班,圍繞課程設計、實操訓練、課堂管理等核心環節反復研討打磨。結合馬來西亞學生的知識基礎與學習特點,團隊創新設置“初階+中階”雙軌教學體系,同步配備專職助教全程協助,為教學有序推進筑牢保障。 此次課程是泉州輕工職業學院深化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關鍵舉措,聚焦人工智能、機器人應用、編程設計等數字技術核心領域。教學團隊創新采用“理論講解—實操演練—項目挑戰”遞進式教學模式,將抽象的技術知識轉化為具象的實踐技能,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建立數字認知、提升問題解決能力。課堂上,師生互動頻頻,創意火花不斷,優質教學效果獲得一致認可。 “課程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機器人編程基礎,更培養了邏輯思維與團隊協作能力。”安順三民華中校長劉文珠在結業時感慨,前兩期學員已在當地機器人競賽中嶄露頭角,第三期課程內容更貼近實際應用,期待與泉州輕工職業學院深化合作,讓更多學生共享優質數字教育資源。 “老師講課風趣易懂,現在我能讓機器人完成復雜動作了,特別有成就感!”吉華獨中學生政宇的話語道出了學員們的收獲。崇華華中教師Nurul Hidayah則表示:“本地數字教學資源有限,感謝中國教師不遠萬里來授課,希望未來能有更長的合作周期。” 據了解,泉州輕工職業學院高度重視該項目,組建了由副教授以上職稱、碩博士學歷教師領銜的“三元雙師”教學團隊。依托前兩期經驗,學校專項開發適配馬來西亞學子的數字教材與線上資源庫,投入百余套教學設備保障教學實施。截至目前,三期課程已覆蓋當地10余所學校,培養400余名華裔學生,形成了特色鮮明、可復制推廣的中馬合作培養模式,助力華裔青少年適應數字經濟與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 泉州輕工職業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課程的完成,既是學校“專業技能過硬、特長發展良好、數字能力突出”人才培養目標的國際化延伸,也是中馬“海絲”教育協作的務實實踐。未來,學校將持續優化課程體系、深化教學創新,推動“海絲學院”數字能力課程班向縱深發展,為培養更多兼具國際視野與數字素養的新時代人才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