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村里辦紅白事不比排場比節約,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的情況少了,風氣越來越文明!”談起村里開展移風易俗帶來的變化,安溪縣藍田鎮藍田村村民紛紛稱贊。近年來,該村積極響應鎮政府《全民倡議:勤儉持家 有禮有節》行動號召,通過系列扎實有效的舉措,引導村民摒棄人情攀比、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著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我們通過建章立制,讓移風易俗有章可循。”藍田村黨支部書記徐愛華介紹,村里制定完善了《村規民約》,將婚喪嫁娶規模標準、操辦流程及反對鋪張浪費等具體要求明確寫入其中,并配套成立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和紅白理事會“四會”組織,形成“一約四會”治理格局。其中,紅白理事會由老黨員和鄉賢組成,負責引導、監督和評議。黨員干部則帶頭落實農村黨員、干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兩報告、一承諾”制度。 這套機制推動移風易俗走向常態化、長效化,村民以實際行動踐行勤儉節約。以福源角落的傳統祭祖節為例,在村“兩委”和紅白理事會的宣傳引導下,村民們一改往年通宵達旦祭拜、動輒數十桌宴席的舊俗,僅備時令蔬果和簡單甜點祭拜先人。“僅這一場活動,就為村民們節約了幾十萬元!”徐愛華表示,村莊又進行了道路修繕和老人活動中心建設,真正把“面子”變成了造福鄉親的“里子”。 制度生根之時,亦是榜樣萌芽之處。藍田村深入挖掘本村寨歷史、民俗文化中的優良基因,持續開展“最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道德模范”等評選表彰活動,讓“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如鄉賢企業家簡辦子女婚禮,捐錢做公益;離退休黨員帶頭簽訂“佛事不辦”承諾書。村民們紛紛效仿,如今“學榜樣、省開銷、做公益”已成為村民共識。 藍田村還注重將文明理念融入村民日常生活空間和活動中。村里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拆除旱廁、雞鴨圈,規劃建設文體活動中心、家風家訓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文化陣地,以及濱水休閑步道、古樟書院和公園健身設施。同時,依托這些陣地和黨務村務平臺持續開展“義寫春聯送新風”“小手拉大手,移風易俗”主題手抄報比賽等活動,并設置移風易俗主題公益廣告、景觀小品和特色墻繪,讓宣傳內容巧妙地融入了這些村民喜愛的公共空間。(泉州晚報融媒體記者張曉玲 通訊員鐘漢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