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的上午,惠安縣黨政等四套班子成員和全縣主要黨政干部,放棄休息,開了一場特殊的大會——2025年惠安縣教育大會。 會上亮出了這幾年惠安的教育成績單。一些數據還不錯,比如,今年惠安高考錄取C9院校人數,創了三年新高。但是,與泉州幾個縣域橫向相比,差距仍然不小。 本報記者在會上感受到的是,當地黨政主政者對教育現狀的不滿。 會上,縣委書記莊稼祥直面教育領域的問題,連發四問:黨委政府,要檢視有沒有紙上談兵、作風漂浮,說、做“兩張皮”的問題?教育部門,要檢視對提高教學教研質量有沒有思路、能不能對路?校長隊伍,要檢視怎么管隊伍、怎么抓學風?教師隊伍,要檢視教育情懷是否淡化了?專業素養是否與當前教學要求相適應? 惠安這份直面教育問題的勇氣,難能可貴。有勇氣,還有應對之策。會上,惠安縣正式發布實施教育系統“五名”工程——培育名學校,培養名校長,鍛造名教師、建設名學科、塑造名學生(名校友)。力爭在3—5年內破解教育資源不均衡、優質供給不充足、品牌影響力不足等瓶頸,實現從“教育大縣”向“教育強縣”的跨越。 眾所周知,泉州是全國、全省縣域綜合實力強市,這個強,除了經濟,也體現在教育領域。惠安的縣域經濟,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全國前50。很顯然,當下的惠安教育,與經濟發展不協調、不對稱。 教育是百年大計,也是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未來。有了這份直面問題的勇氣,加上“五名”工程的加持,我們有理由期待,惠安的教育能補齊短板,迎頭趕上。 |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