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交通建設概況〕2019年,全市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資109.8億元(不含鐵路),其中高速公路10.9億元、普通公路42.6億元、港航21.5億元、站場建設及運輸裝備7.6億元、現代服務業26.1億元。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7740公里,較2018年增加44公里,公路密度達到161.28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653公里,高速公路密度達到5.94公里/百平方公里,繼續保持全國前列。 〔交通運輸行業概況〕2019年末,全市共有營運汽車總數39534輛,其中客運車輛8022輛(含客運班車1342輛,旅游客車347輛,包車客車364輛,公交車3192輛,巡游出租車2777輛),貨運汽車 31512 輛(含普通貨車18766輛,牽引車5457輛,掛車7289 輛)。全市公路運輸總周轉量增幅8.5%,全省排名第三位。 2019年,全市新增公交線路15條,優化公交線路10條,新增新能源公交車輛173輛,分別完成年度計劃的500%、200%、173%。全市現有公交企業17家,公交車3316輛,營運線路280條,公交駕駛員2809名。 2019年末,全市擁有水運企業59家,其中水路貨物運輸企業58家,海峽兩岸直航客運企業1家。擁有營運船舶226艘(貨船225艘,客船1艘),貨船載重噸313.21萬噸,比增3.75%;集裝箱箱位161937TEU,比增4.2%;客船238客位。全年全市水路貨運量達14704.44萬噸,比增15.45%;水路貨物運輸總周轉量達2343.31億噸公里,比增15.03%,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位;泉金客運航線運營2002航次,運載兩岸旅客14萬人次,客運周轉量569.63萬人公里。泉臺集裝箱班輪運輸航線運營120航次,運載集裝箱4524TEU;泉州與臺灣本島海上直航貨運量1.13萬噸、與金馬澎海上直航貨運量28.05萬噸。 交通建設 〔續建泉廈漳城市聯盟路泉州段〕項目起于晉江市永和鎮福田村,設福田樞紐互通接已建成通車的晉石高速圍頭疏港支線,經晉江永和鎮、安海鎮、東石鎮,跨安海灣后進入南安石井鎮,設促進樞紐互通接已建成通車的南石高速公路,終于石井鎮坂頭村,與廈門海翔大道相接。全線采用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雙向六車道,路基寬度33.5米,設福田(樞紐)、永和、東石、促進(樞紐)、院前5處互通式立交。路線全長27.318公里,概算總投資47.08億元。2019年完成年度投資10.02億元,累計完成投資46.13億元,預計2020年建成通車。 〔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建設〕建設聯二線(S310)德化龍門灘至蘇洋段等13個項目,累計新改建115公里,完成投資8.3818億元,建成通車G355(縱四線)安溪南翼新城段6.937公里、G355(縱四線)德化城關至三班段8.515公里,公路密度進一步提高。積極開展專項治理,打造S312(聯三線)惠安黃塘至虎窟、晉江東石連接線、石獅紅塔灣旅游公路等品質工程和綠色公路市級示范項目。 〔農村公路建設〕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好農村路”的重要批示和指示精神,積極創新“建管護運”建設和管理體制機制。開展2018至2020年“三年集中攻堅”行動,將農村公路建設管理納入市、縣兩級績效考核體系,全市建立覆蓋縣、鄉、村三級的路長組織體系,建立鄉村道專管員制度。2019年,農村公路建設完成年度投資10.7億元,其中,建設與改造農村路網213公里,完成投資8.99億元;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723公里,完成投資1.04億元;改造危病橋33座,完成投資0.67億元;新建農村公路生態示范路100公里。首次開展農村公路建設市場信用考核工作。全市選樹德化縣美湖鎮等15個“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安溪縣獲評2019年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道路運輸 〔交通運輸現代服務業〕2019年,全市深入開展交通運輸現代服務業集中攻堅,共梳理50個攻堅項目進入省級項目庫,謀劃項目中通快遞福建總部、安溪南翼新城多式聯運基地等17個,簽約德邦東南總部等5個項目,開工惠安中國物流泉州綜合物流園等20個項目,增資天天(泉州)多式聯運基地1個項目,投產晉江市韻達快遞有限公司操作場地等7個項目,全年完成投資額24.8億元。 〔交通運輸新業態〕無車承運人虹吸效應顯著,泉州傳化公路港、南安天地匯、晉江閩運興等3家交通部試點企業成交票數約39.17萬票,交易運送量達598.69萬噸,營業收入約達77.72億,為地方創收3.07億元,營業收入和納稅額均居福建省第一。晉江陸地港國際陸港口岸累計集裝箱吞吐量26.23萬標箱;跨境服務口岸累計報關單量569.62萬件。冷鏈物流方面,新增冷鏈運輸車輛38輛,完成年度計劃的126.6%,下達2018年度市級補助資金139.19萬元;下達2018年度省級補助資金245.87萬元。甩掛運輸方面,完成投資3388.3萬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35.5%,新增(更新)牽引車53輛,完成年度計劃的132.5%;新增掛車109輛,完成年度計劃的136.2%。 〔城鄉交通一體化〕繼續實施“村村通客車工程”,2019年,更新農村客運車輛25輛,完成投資536.4萬元,全市從事農村客運企業18家,開通農村客運班線101條,運行班車363輛,通客車建制村數達2055個,通客車率100%。其中,1744個建制村已以公交、班車行駛開通,311個建制村以預約形式開通。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建設穩步推進,德化縣赤水、永春蓬壺、安溪尚卿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投入運營,泉港區涂嶺鎮綜合運輸服務站正在招商引資,安溪縣龍門、德化縣楊梅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正在建設中。加快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網絡體系建設,建成鄉鎮物流節點數133個,農村物流節點數1895個。 〔道路客運〕開展道路客運企業經營資質核查,實行道路客運服務質量招投標,引導經營者提高運輸安全水平和服務質量。大力發展旅游包車客運,2019年下達市際旅游包車客運運力64輛,服務旅游城市發展。擴大定制客運試點范圍,開通安溪至石獅、永春至泉州、洛江至泉州、泉州至石獅等多條定制客運線路,推動道路客運轉型升級。 〔網約車合規化〕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市共18家網約車平臺公司取得經營許可證,16836部網約車取得網約車運輸許可證,其中純電動網約車8327輛,38632人取得網約車從業資格。合規車輛合規駕駛員訂單率80%,居全國第四,全省第二。 城市公交 〔成本規制〕2019年聯合泉州市財政局出臺了《泉州市市級城市公交成本規制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為公交優先發展提供可持續的資金保障。 〔智能公交〕泉州市中心市區全部實現了掃碼乘車功能,乘坐泉州公交可使用“泉城通”APP、銀聯云閃付APP、支付寶APP、微信乘車碼、銀行卡、公交卡、現金等多種方式支付。中心市區實現三語報站,“互聯網+”與城市交通融合發展,差異化定制服務模式持續推進,中心市區已形成以常規公交為主,快速公交、社區巴士、定制公交為輔的公交出行體系。 〔社區巴士〕2019年,完善社區巴士“小白”特色服務,以“泉州公交”微信公眾號為載體,上線社區巴士“小白”約租功能,實現“點對點、門對門”服務。提高覆蓋中心城區公交盲區,延伸“小白”服務至聚寶街周邊,解決老城區聚寶街群眾出行問題,通過開展社區巴士“小白”知識有獎答題活動,提高市民知曉率。 水路運輸 〔政策扶持〕2019年,重新制訂出臺《泉金客運航線發展財政補貼資金管理規定》(泉交財〔2019〕12號)、《泉州港直航臺灣本島集裝箱班輪運輸航線發展財政補助資金管理規定》(泉交財〔2019〕27號),專項扶持兩岸客貨運發展。 為貫徹落實《泉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泉州港口集裝箱運輸發展的若干意見》(泉政文〔2018〕142號),市交通運輸局聯合市財政局、省泉州港口發展中心和省湄洲灣港口發展中心制訂了《泉州市加快泉州港口集裝箱運輸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規定》(泉交財〔2019〕8號),進一步明確獎補程序與監管責任。 〔對臺客運〕2019年7月3日-6日,“澎湖謁祖進香團”搭乘“云豹”號高速客輪往返泉州、澎湖兩地4個航次(共運載1472人次),圓滿完成會香回訪活動,這是繼2002年和2006年后泉澎兩地為服務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再次開通海上客運直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