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蜜蜂一樣共生共榮 “大家知道蜜蜂作為一個種群在地球上已經存活了多少年嗎?”昨日下午,圓桌會議快進入尾聲時,嘉賓孫衛軍突然拋出這樣一個問題。 作為橫跨東盟與中國的棕櫚油生產貿易商天津聚龍集團的高級管理人員,他的提問讓與會嘉賓有些詫異。 他隨后介紹,據考證,蜜蜂在世界上生活的種群歷史已經超過了1億年,1億年前的蜜蜂和現在相比,從化石上看個體變化不大,種群和生活方式變化也不大,為什么蜜蜂的生活方式已經不需要太多的進化?因為蜜蜂做到了一點,那就是共生共榮。蜜蜂傳播花粉,采花釀蜜,為人類提供了甜美的蜂蜜,也為自己綿延不斷地生存下來創造了條件。 “我覺得蜜蜂這種共生共榮給我們極大啟示?!睂O衛軍稱,中國企業要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區域的合作,在當地要切實履行社會責任,還有要重視國際產業規則,一定要銘記“因為有我們,讓世界更美好”。 在與會嘉賓的點贊聲中,孫衛軍頗為激動地說,相信在蜜蜂共生共榮理念的啟發之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會更美好,我們的世界也會更美好。 泉州有與眾不同的宗教遺跡 俄羅斯高等經濟研究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亞歷山大·盧金:來泉州第一天,我特意實地看了很多在別的地方沒能看到的宗教遺跡。比如摩尼教的草庵寺,研究稱這是世界現存唯一的摩尼教寺廟遺址。還有位于泉州市中心供奉媽祖的天后宮,還參觀了清凈寺、泉州的博物館。特別是,這里有景教的遺址。景教作為基督教的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流派,早在元代就開始在中國流傳。如今全世界幾乎沒有景教了,在泉州還有遺跡,這是非??少F的! 泉州有兩座古橋我很感興趣,它們都與當時的經濟發展有很大關系,一座是11世紀的洛陽橋,一座是建于12世紀的安平橋,當初建橋都是為了促進貿易,與當時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我知道,早在宋元時期,泉州作為港口貿易城市,匯聚了各國各色人種,比如阿拉伯人、土耳其人以及歐洲人等等,多元文化、宗教融合相處,或許這就是這次這么多國家的專家學者選擇在泉州討論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原因。 泉州應提煉有影響力的案例 清華大學教授、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幾十個國家,有這么多的民族,這么多宗教,如果沒有互相的理解、溝通,很難完成海上絲綢之路新的建設任務。這就需要了解不同國家的歷史、文化,了解不同的宗教文化背景,了解不同人們的生活習慣。 經由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所運輸的陶瓷、茶葉、漆器等貨物,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化產品。這些文化產品主要產自福建,特別是泉州。而買茶葉、喝茶,提倡的就是一種慢生活方式,這是一種文化。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中國與沿線國家進行文化、經貿交流,達到人心溝通。 這幾年我走訪泉州很多次,做了很多調研,看到泉州在呼應國家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方面做了很多實際工作,在形象上收獲了明顯成效。接下來,泉州還應該加大力度,在經濟、文化、生產模式等方面多提煉典型案例,擴大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影響力。 |
- 2015-02-13張軍擴:攜手共建21世紀“海絲”正當其時
- 2015-02-13欽貌林:建設新“海絲”是本世紀創舉之一
- 2015-02-13張松聲:新加坡愿成海上絲綢之路“中轉站”
- 2015-02-13在互利共贏中深化合作 圓桌會議嘉賓發言摘登
- 2015-02-13專家學者持續熱議“共同建設、共同發展、共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