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共生共榮新“海絲” ——專家學者繼續暢談“抓住發展新機遇,拓展合作新空間”  專家學者熱議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陳小陽 攝) 核心提示 昨日下午,“抓住發展新機遇,拓展合作新空間”圓桌會議繼續舉行,來自海內外的18名嘉賓發表演講,其中既有美國、泰國、南非、土耳其、印尼、菲律賓等國家的專家學者,也有來自國內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省內福建師范大學、華僑大學、閩南師范大學等高校院所的專家學者,以及大唐、聚龍等知名企業高管,大家圍繞如何構建共生共榮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展開熱烈討論。 □本報記者 邱和軍 郭雅瑩 加強相互交流和共通 李國強 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研究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 就中國與沿線國家如何共同發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提三點建議:一是要加強沿線國家的相互交流和共通,不斷消除疑慮,在發展中累積互信;二是要加強政策銜接,建立平等高效的協調機制,在共同制定的規則和框架中形成良性互動的模式;最后要加強務實合作,充分尊重和照顧沿線各方的利益關系,注重政治、經濟、人文三個層面的均衡發展,先易后難,穩步推進。 亞歐大陸國家應形成共同體 易卜拉欣·奧茲特克 土耳其馬爾馬拉大學經濟系教授 要解決當下全球經濟復蘇疲軟的現狀,必須依靠二次改革和發展項目,“‘海絲’非常重要,因為它是非常具有建設性的,它相當于是‘絲綢之路的再全球化’。”因此,建議亞歐大陸的國家應形成共同體,一起討論“海絲”的內容,共同實現這個倡議。 建設多元文化的多極化世界 詹姆斯·派克 美中圖書設計社社長 我們正在打造一個多極世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正是旨在打造一個多元文化發展、多極化的世界秩序。海絲倡議在國與國之間產生沖突的時候,能夠提供新的思路來考慮問題。中國在注重個人權利以及文化多元發展等方面存在優勢,存在機遇,也存在挑戰。中國的發展給大家帶來了很多的勇氣和希望,創造了一個打造全新世界秩序的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