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苛審美打造精品工程 站像東西塔,臥似洛陽橋。在泉州城市建設發展的千年長河中,一座座工藝先進、形態優美的建筑,因其經典,不僅是泉州的象征,更表征了泉州人的精神。而當建設海絲藝術公園的設想和先期建設的時間節點一經敲定,“建設一個世界級水準的優秀作品”,這不僅是泉州發自內心的強烈心愿,也是文化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寄望—— “通過部省合作,將海絲藝術公園作為福建省海絲核心區建設的重點項目,納入文化部‘一帶一路’文化領域建設的重點項目”; “省市合力推進,將項目建設成為具備唯一性、國家性、代表性、藝術性、觀賞性的地標,使其成為福建省推動海絲文化創新發展的新亮點”; …… 類似這樣的殷殷期冀,從一開始就注定了海絲藝術公園的高起點。 于是,每一個環節都秉持精益求精—— 操刀設計藝術公園的中央美院,不僅發動全校精英力量,統一籌劃,并分公共藝術創作團隊、媒體建筑與光藝術創作團隊、園區導視系統創作團隊等精準分工協作,還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廣羅人才,邀約知名業界專家王明賢、謝曉英策展和指導,邀約著名建筑師朱锫、王欣擔當主體建筑設計,邀約著名當代雕塑家陳文令、吳達新的代表作品入駐園區; 承建藝術公園的同樣是實力勁旅。他們中,既有掌握世界一流鋪貼綠化技術的外聘高手,也有具豐富閩南建筑營造技藝的省五建公司;既有建設過北京首都機場“九龍壁”和奧林匹克組雕群的行業龍企,也有來自被譽為“世界石雕之都”惠安的專業團隊和本土傳統建筑建造領域的行家里手; 吸收借鑒經驗,泉州北上鄂爾多斯,南下廣東佛山,到往屆亞藝節舉辦城市,搬來“他山之石”; 研究解決問題,文化部副部長丁偉,省領導張志南、李書磊、李紅分別多次聽取匯報,或實地檢查指導公園建設;市委書記鄭新聰、市長康濤親自召開會議解決進展中的難點重點問題,給予資金支持; 觸碰創意天線,泉州多次組團上京,不僅與主創單位中央美院溝通探討,還廣邀文化部相關司局、國家話劇院、中國畫院、國家文物局、清華大學發展規劃中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建筑設計院等行家里手,共同參與評審,完善提升方案。 接銜福建和泉州的地氣,囊括規劃、建設、政策研究、文化、文物、藝術、社科、地方史、海交史等領域的全省專家詳細探討方案,提出詳盡意見;由市委宣傳部、文聯、住建、公用事業、公路、園林和美協、作協、規劃研究院、泉州海交館等單位人員組成,一支陣容強大的市級專家隊,提供咨詢,群策群力。 推動執行落實,施工現場的省五建現場管理人黃春民回憶——“負責牽頭協調的市領導始終保持兩三天到工地一次,工程緊張時一天幾次,而且每天晚上再忙再累也都打來電話問情況、追進度;每天清晨也都打電話詢問一天的工作安排,以及應對天氣變化的工作預案,關心鼓勵工地一線同志”;項目屬地臺商區黨政領導和項目工地現場建設工作團隊加班加點,以網格化管理模式,將公園分割為三大區域、九個場地,把指揮部、監理、設計、施工單位四方人員捆綁在一起,責任到人,采取“三班倒”連軸轉的形式,白天檢查,傍晚碰頭,晚上督查,確保按時按質完成任務。 追求細節完美,“綠房子”3000平方米的綠植鋪設沒有一處缺株;“紅房子”50萬片紅平瓦鋪就的地面,一片都沒有出錯;用石條鑲嵌拼接的海上絲綢之路地圖,一毫米的精準差也要返工;分片區的特色不僅體現于主雕,也細微到綠植,于是,雙塔與佛寺交相輝映,櫻花將與芭蕉遙相致意。 …… 正是這樣,打造精品工程的共同目標下,各項建設環環相扣、層層落實。最終,“顯山露水”的園子引來真誠贊嘆—— “公園里,從亞洲各國移來的樹木有很濃郁的情調,路網、坡度、草地、水面都非常宜人,水邊濕地還保留了野生的蘆葦和水草,有一種親近自然的詩意。” “公園里,‘紅房子’和‘綠房子’相映成趣,‘紅房子’用的是閩南鄉土建筑工藝‘出磚入石’,‘綠房子’用的綠植蓬蓋的幾何型鋼混結構,都很有創意。” “亞洲符號文化群雕和泉州歷史群雕展現了中國頂尖藝術家的才華,也展現了我們泉州工匠的手藝,相得益彰。特別是水中的雕塑‘海之夢’,如帆如影,如夢如幻,表達了我們對航海、對遠方、對陌生世界的向往。” 8日的開園儀式上,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書磊以這樣充滿深情和詩意的語言高度評價公園。一周內三次到園的他總結說,公園不僅陳列大師藝術,而且“本身就是一件優秀的藝術作品!” |
- 2015-11-08“海絲情懷”美術作品展開幕 惠女題材真火爆
- 2015-11-08泉州海絲藝術公園·亞洲園開園 展示絲路國家文化精華
- 2015-11-10泉州海絲藝術公園·亞洲園:泉州城市新會客廳
- 2015-11-11泉州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盛大開園
- 2015-11-11泉州海絲藝術公園:海絲新景觀 文化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