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西塔下成片的瓦房 環城高墻設四門 南門進城需收稅 書的卷首語是愛丁堡的A.H.F.Barour寫的:“中國南部的泉州城,位于距廈門港不遠的內陸地區,與臺灣島的北部相對。它與愛丁堡差不多大小。如果中國人的精神活動可以被如此描述的話,它與愛丁堡一樣,也將自己奉獻給了學術事業。在這里通過第二次考試的學生繼續前往北京開始他們的第三次考試。通過了第三次開始,他們就可以在政府中求得一職,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在孔廟中有一個大廳,掛著皇帝御賜予杰出的泉州人的匾額,這些匾額是這個城市的驕傲。” 卷首語還提及,文章中有關于城市基督教成長的故事,這充分說明了泉州當年多元文化融合的遺存。 根據部分已翻譯的章節提到,當時,安妮花4天從廈門乘船自安海上岸,坐轎從陸路到泉州城,“環城筑高墻設東西南北四門,四門分別通東街、西街、南街、北街,街道狹窄”、“貨物從晉江經南門外進城需收稅,當時城門晚上九點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