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高之謎】 雙塔“身高”有玄機 塔高以周長為比例標(biāo)準 在網(wǎng)頁搜索東西塔的高度時,會跳出不同的數(shù)據(jù)。根據(jù)《刺桐雙塔》、《泉州東西塔》的記載,東塔總高48.27米,西塔總高45.066米。 為何取這樣的高度? 據(jù)考證,北宋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建造的蘇州羅漢院雙塔,塔高等于第一層外圍周長;山西應(yīng)縣佛宮寺釋迦塔的總高度,恰好等于中間第三層外圍柱頭內(nèi)接圓的周長。東塔第一層外圍周長46.40米,與塔高很接近;西塔第一層外圍周長44.48米,也幾乎等于塔身的高度。 “可見,這種以塔身的周長作為塔身高度的比例標(biāo)準,已成為古代建塔設(shè)計的一種依據(jù)。從理論上說,圓形物體只有它的周長等于高度時,才是最美觀和諧的,中國古代的建筑家們似乎已采納了這一點?!比輰W(xué)者王寒楓撰文認為,東西塔的建筑者采取這種優(yōu)選的方法,使東西塔展現(xiàn)出一種和諧的美?!岸?,東西塔采取逐層收分的做法,能大大地加強塔身重心的穩(wěn)定性。” 【雕工匠藝】 清康熙年間 曾重塑21尊浮雕 如今,我們看到的雙塔浮雕人物,其實并非都是宋代所塑。據(jù)西塔上的石刻記載,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曾經(jīng)重塑兩塔人物21尊。 王寒楓推測,當(dāng)時重刻這21尊人物的原因,一是因為年代久遠,有的浮雕長年受到風(fēng)雨侵蝕,難免風(fēng)化駁落、漫漶不清;二是因為地震颶風(fēng),造成塔剎金頂墜地,檐板欄桿斷裂,或許浮雕也被損壞。 經(jīng)過對比參照,可以辨認出這些重塑的人物是:東塔第二層布袋和尚和第三層慶友;西塔第一層青除災(zāi)金剛、辟毒金剛、神荼、郁壘;西塔第二層韋馱、散脂大將、哈將;西塔第三層白凈水金剛、黃隨求金剛、護僧伽者、護比丘者、神弓大將;西塔第四層梁武帝、唐三藏、護戒、護法和二尊護咒金剛。 【浮雕人物】 160尊浮雕 僅一尊取“坐身姿勢” 東西塔上共有160尊浮雕,這些浮雕實際上都按各自的身份、特征和規(guī)定的情景,表現(xiàn)了不同的神情姿態(tài)。其中,除了馬郎婦取坐身姿勢,其余都取立身姿勢。馬郎婦浮雕,在西塔第五層西北方向,造型是一位發(fā)綰云髻、身穿裙裾的女子相。她坐在一塊假山石上低頭讀佛經(jīng),背后有一株樹。枝葉遮在她頭上,神態(tài)恬靜淑雅。 馬郎婦是佛教故事人物。《釋氏稽古錄》載,唐朝元和年間,陜右有一位美麗女子,當(dāng)?shù)厍嗄甓枷肴⑺秊槠蕖E蛹s法說,誰能一夜之間背誦《普門品》就嫁給他。一夜后,有20人能背誦。女子說,誰能背誦《金剛經(jīng)》才嫁給他。第二天有十?dāng)?shù)人能背。女子又提出誰能在三天內(nèi)背誦《法華經(jīng)》就成親,結(jié)果一位姓馬的青年在三天內(nèi)背誦出來,便與此女成親。誰知新人一進馬家便猝亡,只得舉禮埋葬。幾日后,一老僧來到馬家,用錫杖撥開葬地,尸體已朽,就挑起女子的黃金鎖子骨,說此女是觀音大圣誕化身,專來度化大眾的,說罷飛空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