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風易俗 惠安在行動”系列報道三: 惠安:倡導文明殯葬 治喪期禁賭工作顯成效 在村口主干道設置移風易俗宣傳欄。湖街村供圖 東南網6月26日訊(本網記者 傅心玫 通訊員 柯碧田)在許多鄉村,陋習舊習往往是文明建設發展的絆腳石,鄉村振興的工作中,破舊廢陋成為一條必經之路。近年來,惠安縣凈峰鎮扎實開展“推動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主題活動,著力營造“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神事不辦”的社會氛圍,凈峰鎮內鄉村積極響應,大力倡導文明殯葬,制止治喪期賭博活動,在全鎮各地開起了文明新花。 鄉村自治多管齊下 節儉辦喪之風漸興起 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響,許多農村地區在老人去世后存在較長的守靈時間,花費了大量時間、人力與金錢。凈峰鎮多個鄉村大力倡導節儉辦喪,厚養薄葬,收獲了較好的效果。 在凈峰鎮凈北村,以往村民操辦喪事時需要10天左右的時間,宴請他人時鋪張浪費,村委會了解這一情況,聯合村老人協會、網格員入戶宣傳文明殯葬提議。據凈北村黨支部書記楊宗遠介紹,動員工作伊始遭到了來自部分村民的阻力,“一開始他們迫于舊觀念不愿意簡辦喪事,認為這樣會丟面子,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勸說,終于讓村民由被動接受到主動踐行。”凈北村一名楊姓村民,在認識了移風易俗的重要性后,主動簡辦喪事,也由此帶動了村民共同踐行,如今,村里喪事守靈時間縮短到3至5天,宴請飯菜一切從簡,文明殯葬現象得到弘揚。 同樣的舉措在湖街村也得到了大力提倡。湖街村黨支部書記陳亞雪表示,自2017年起節儉辦喪宣傳工作展開后,村民們積極響應,治喪期間大多村民家中取消了鋪張的宴請流程,節省了大筆花費。 凈峰鎮內的省級文明村五群村則通過多個舉措弘揚節儉辦喪,提倡移風易俗。五群村黨支部書記張雅芳告訴記者,村里主動出臺規定規范村民辦喪行為,并且由老人協會成員、紅白理事會成員與網格員等進行入戶宣傳,此外,發動一批村民樹立典型,帶動文明風氣。退休老干部、老黨員蔡伙玉生前積極響應移風易俗提倡,協助村委會展開宣傳工作,并向子女表示“我去世后喪事要簡辦,不接受禮金,縮短守靈時間,告別儀式簡單些,不要多花錢,把省下來的錢捐獻給村里老協會作為回報社會。”今年2月,老人去世后,子女根據他的遺愿,喪事全部從簡,獲得了村民的贊揚。 在村口主干道設置移風易俗文化長廊。東南網記者 林杰 攝 舉力遏制“白事”聚賭現象 多村營造文明治喪新風尚 在凈峰鎮,多個村莊因為治喪時間長,個別社會閑散人員以幫助守靈為由利用治喪場所聚賭,進而誘發高利貸、討債爭執等問題,一度成為影響區域和諧穩定的“痛點”。自移風易俗工作開展以來,凈峰鎮多個鄉村以“白事”聚賭為主要打擊項目,多舉措制止治喪期間賭博活動。 “以往總是有不少外村人員到治喪現場‘幫忙’,并以‘搖擼子’‘押水蛙’等形式進行聚眾賭博活動,形成了不良風氣。”凈北村黨支部書記楊宗遠介紹道,為了遏制這一現象,村兩委與網格員、轄區派出所聯合進行入戶宣傳,并與村民簽署《禁賭承諾書》,通過宣傳,村里“白事”聚賭現象得到了有效制止,“如今村民家中辦喪事,來幫忙的人都是坐在一起泡茶聊天,賭博現象不復存在。”楊宗遠說道。 五群村則將禁止賭博寫入了村規民約,村支書張雅芳撰寫了一篇34句村規民約順口溜,朗朗上口,得到了村民的喜愛,其中有一行寫道“禁賭禁毒反邪教,守法學法會用法。”以通俗的語言讓村民制止賭博行為有規可依、有據可查,也為個別好賭的村民戴上“緊箍咒”。 此外,五群村充分利用評選出的文明戶、好子女、好媳婦等,與村里紅白理事會成員共同開展教育宣傳工作,“群眾的事由群眾自己教育,自發宣傳,這樣移風易俗工作開展起來更加容易。”張雅芳表示,只要有人帶頭,良好的風氣就會在村中被帶動起來。通過進戶宣傳、發放倡議書等,村里的賭博現象也已經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村“四會”制度中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為主力展開宣傳,不少鄉村還將“家+文化”融入移風易俗工作中。湖街村村民陳寶珍在2016年被評為凈峰鎮“好媳婦”,湖街村利用陳寶珍以及其他村民身邊的好人好事典型,倡導鄉風文明,并弘揚孝老文化,協助進行村民道德建設,以此促進移風易俗工作深入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