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口主干道設置移風易俗文化長廊。東南網記者 林杰 攝 舉力遏制“白事”聚賭現象 多村營造文明治喪新風尚 在凈峰鎮,多個村莊因為治喪時間長,個別社會閑散人員以幫助守靈為由利用治喪場所聚賭,進而誘發高利貸、討債爭執等問題,一度成為影響區域和諧穩定的“痛點”。自移風易俗工作開展以來,凈峰鎮多個鄉村以“白事”聚賭為主要打擊項目,多舉措制止治喪期間賭博活動。 “以往總是有不少外村人員到治喪現場‘幫忙’,并以‘搖擼子’‘押水蛙’等形式進行聚眾賭博活動,形成了不良風氣。”凈北村黨支部書記楊宗遠介紹道,為了遏制這一現象,村兩委與網格員、轄區派出所聯合進行入戶宣傳,并與村民簽署《禁賭承諾書》,通過宣傳,村里“白事”聚賭現象得到了有效制止,“如今村民家中辦喪事,來幫忙的人都是坐在一起泡茶聊天,賭博現象不復存在。”楊宗遠說道。 五群村則將禁止賭博寫入了村規民約,村支書張雅芳撰寫了一篇34句村規民約順口溜,朗朗上口,得到了村民的喜愛,其中有一行寫道“禁賭禁毒反邪教,守法學法會用法。”以通俗的語言讓村民制止賭博行為有規可依、有據可查,也為個別好賭的村民戴上“緊箍咒”。 此外,五群村充分利用評選出的文明戶、好子女、好媳婦等,與村里紅白理事會成員共同開展教育宣傳工作,“群眾的事由群眾自己教育,自發宣傳,這樣移風易俗工作開展起來更加容易。”張雅芳表示,只要有人帶頭,良好的風氣就會在村中被帶動起來。通過進戶宣傳、發放倡議書等,村里的賭博現象也已經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村“四會”制度中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為主力展開宣傳,不少鄉村還將“家+文化”融入移風易俗工作中。湖街村村民陳寶珍在2016年被評為凈峰鎮“好媳婦”,湖街村利用陳寶珍以及其他村民身邊的好人好事典型,倡導鄉風文明,并弘揚孝老文化,協助進行村民道德建設,以此促進移風易俗工作深入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