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處處可見高超的雕刻水平 (陳起拓 攝) 繁盛海洋貿易的見證 老君巖,根植于泉州這方道教歷史悠久、蓬勃發展的沃土,誕生于宋朝官方重道的背景下。 宋元時期,泉州港發展成為中國第一大對外貿易的港口,海外交通發達,海外貿易興盛。船在江河湖海航行,為保證航行平安,泉州人信奉玄天上帝、三官大帝,水仙、老仙人等道教神祇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保護神,祈求道教諸神的庇佑。 道家、儒家作為中國本土文化,在多元文化薈萃的泉州,依然是主流文化。市舶司官員和泉州地方官員敬重高道,主持修建廟觀,大多親自主持或參與壇祭、祠祭、祈風、祭海、禱雨和祈求平安等活動,其中,以知府顏師魯、真德秀等人提倡最力。九日山祈風、法石真武廟祭海,是宋代泉州太守和市舶司官員利用道教的宗教活動來推動泉州港興盛的見證。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老子主張無為而治的理念一定程度上解放了重農抑商的傳統農本思想的束縛,在宋元泉州商業理念的交流中起到了積極的催化作用,客觀上促進了泉州對商業行為和海洋貿易的接納。”陳江海表示。 |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