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4日訊(本網記者 陳詩婷 實習生 汪梓裕)只要一有空,王加碧就喜歡到安海鎮前蔡村的老房子去看看,或者在安平橋邊走上那么幾步。對他而言,家鄉在生命中占據尤其重要的位置。 1958年,王加碧出生于晉江。憑著對軍人這份職業的熱愛,他如愿加入了部隊。回鄉后,王加碧著手創業,組建過塑料廠,更是在后來加入企業,隨企業發展走過數十年。其間,他滿懷赤誠,熱心公益,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軍人的素養。 “晉江精神實際上就是拼出來的,沒有拼就沒有機會。” 懷抱夢想入軍營 成為一名軍人,是王加碧從小就有的夢想。 讀書的時候,每當看見有軍人從部隊里回來,全村的小孩都會傾巢而出,跑到軍人家中去看熱鬧。那時,王加碧就總是和同伴們憧憬著,有一天能夠將這一身軍裝穿在身上,回村迎接孩子們羨慕的眼光。 從軍的想法就這樣在王加碧的內心深處生根發芽。1976年,他如愿加入了部隊。收到入伍通知書的那一天,王加碧喜出望外,當即蹬上家中的自行車,騎行著穿越大街小巷,將親友的家門一一叩響,告知即將入伍的好消息。 村里的小廣場內有個舊戲臺,常常會有戲劇表演,王加碧總喜歡早早地拿個凳子或者席子去占位置。令他印象至深的是,那天晚上整個大隊都到戲臺邊上去看電影,以此歡送新兵入伍。 部隊環境的艱辛,王加碧在出發的第一天就感受到了。當時的交通不像如今這般發達,王加碧和同伴們坐上的是一輛拉煤的悶罐車。在車上睡了三天三夜后,他們總算抵達了目的地江西,只不過都掛著一張被熏得黑漆漆的臉。 訓練十分辛苦,但憑著對軍人職業的熱愛,還有閩南人愛拼敢贏的精神,王加碧咬咬牙,堅持了下來。后來戰爭局勢變得緊張,各個部隊開始抽取戰斗骨干,為國家的需求輸送兵力。 前線兇險異常,一不小心,可能永遠留在前線,但王加碧一心想的是為國盡忠,沖向前方,于是當即寫下申請書交給組織,得到了組織的批準。帶著這份信任,王加碧走上了戰場。 曾經有一次,王加碧在貓耳洞里“幾乎被埋了一個月”。聽著飛機在頭頂上空盤旋的轟鳴聲,感受炮彈撞擊地面帶來的每一次震動,王加碧也有過害怕,但他靠著內心的堅韌挺了過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