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沖教授帶著年輕醫生做實驗研究。受訪者 供圖 銘記惠人惠己 功成不忘桑梓情 對一件事感興趣后,就會全身心投入——這是曾昭沖的中學老師王澤楚對他的評價。 還在福建惠安一中讀書時,曾昭沖就加入學校的地震測報興趣小組。王澤楚清晰地記得,那個時候曾昭沖個子不高,對地震測報頗感興趣,研究起數據來極其認真。憑借肯鉆研的精神,曾昭沖在初二年就獲評省優秀地震測報員。 曾昭沖教授(前排右七)回鄉參加惠安縣曾紀華獎學金頒獎活動。圖源:惠安僑聯 “昭沖同學在中學參加地震測報的鉆研精神比較少見,他對地震數據的精益求精態度,或許融入到他后來從事醫學領域研究工作中去?!蓖鯘沙榻B,曾昭沖還是一名有跨欄特長的運動員,大學期間曾代表學校參加省級運動會,并成為國家三級運動員。 聊起學醫,曾昭沖坦言,主要得益于小學教師出身的父親的教誨。父親告訴他:“去當一名醫生吧,當醫生可以救治病人,為社會作貢獻。” 1986年從福建醫學院(現福建醫科大學)大學畢業后,曾昭沖被安排到家鄉泉州地區的醫院從事腫瘤醫療工作。兩年之后,帶著攻克腫瘤夢想的曾昭沖報考了研究生,并如愿以償考上了上海醫科大學(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曾昭沖教授(左一)年輕時與家人合影。受訪者 供圖 成功地在腫瘤放射治療領域闖出一番天地后,曾昭沖也為家鄉人民帶來福音。期間,來自家鄉的一位有肝癌家族史的晚期肝癌患者,經過他的放療結合介入治療,如今患者已經無病存活19年。同樣有一位99歲高齡的老家鄉親,經過立體定向放療也獲得治愈。 此后成為名醫的曾昭沖也常?;乩霞一莅擦x診,為十里八鄉的百姓送來健康?!耙驗楣ぷ餍枰?,大半輩子在外地生活,能有機會回到家鄉為鄉親們服務倍感高興。以往我的父母、老師經常教育我,醫者仁心,心系養育你的故土,心系陪你成長的患者?!币咽腔字甑脑褯_表示,當前他積極在互聯網平臺上開課,每周三次,希望能夠惠及更多的醫生同行和患者。 攻成不忘報桑梓,一直心系家鄉教育事業的曾昭沖,近些年都受邀成為曾紀華獎學金委員會代表,回鄉為高考優秀學子頒發“曾紀華獎學金”。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門診室,曾昭沖教授向求醫者耐心講解。受訪者 供圖 “我學生時期也獲得過‘曾紀華獎學金’,獎學金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鞭策,期待家鄉的學子在今后的道路上能戒驕戒躁,勇敢地去迎接新的挑戰,在未來的學業、工作上實現更加高遠的人生追求?!痹褯_說,小時候,家里的長輩就告訴他,“惠安”兩字的由來有一層含義是“惠人惠己,安家安國”,此后他也將這句話銘記于心,多年來始終踐行著惠安人的這種精神。 漫步在家鄉廣闊的海邊,回首當年走過的路,已成為惠安在外知名鄉賢的曾昭沖說道:“我們惠安人有一種勤勞刻苦的精神,我帶著父輩和老師的教誨去抗擊肝癌,帶著愛科學、學科學的態度去研究醫學,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獲得成長,就是惠人惠己?!?/p> 曾昭沖說,醫學道路無止境,自己將依舊奔跑在路上,保持走出家鄉時的美好初心,奮勇前行。 人物名片: 曾昭沖,出生于1962年,惠安螺城人,現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放療科主任、二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上海市領軍人才。1986年福建醫學院(現福建醫科大學)畢業,1989年考取上海醫科大學(現復旦大學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師從中國工程院院士、腫瘤學家湯釗猷,致力于肝癌防治基礎研究和放療臨床工作。深耕腫瘤放療前沿領域數十年,曾昭沖帶領的中山醫院放療科已經成為上海規模最大的科室,引用他的“中國經驗”使肝癌放射治療首次進入國際指南,為祖國在國際醫學界贏得尊重和贊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