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是泉州中山路辟建一百周年。中山路是20世紀20年代泉州一個極其重要的建設工程,亦是泉州近現代城市建設的一項重大成就。中山路的建成和繁榮,一舉改變了古城泉州的城市面貌,影響深刻而巨大。回首中山路的往昔,有位工程設計名家讓人難以忘懷,他就是華僑雷文銓。 □吳遠鵬/文 吳拏云/圖(除署名外)
雷文銓(資料圖) 設計泉安公路獲“最佳” 1922年3月,晉江縣設立泉城工務局,負責城區建設,首任局長周醒南(廣東人)。當時,一些地方人士主張拆城辟路,改造市政。泉城工務局成立后完成的第一項重要成績,就是由英國愛丁堡大學碩士留學生、工程師雷文銓(南安碼頭人)在泉州城區采用近代科學方法,以1∶5000的比例,測繪出了第一張泉州城區平面圖《泉州市圖》。該圖迄今仍存。這是泉州有史以來第一幅具有科學意義的測繪地圖。雷文銓后來還主持開辟新馬路(泉州中山路)的設計和施工。 雷文銓(1888—1945年),原籍南安碼頭鎮鋪前村,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出生于廈門鼓浪嶼。祖父雷正中,廈門鼓浪嶼早期的西醫。父親雷源崇,晚清秀才。雷文銓幼年曾就讀于廈門英華書院(后改為英華中學)。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雷文銓13虛歲時,曾在英國蘇格蘭首府愛丁堡留學。后進入愛丁堡大學,專攻土木工程,獲碩士學位。學成歸國,任母校英華中學教席一年。1913年,雷文銓應同住鼓浪嶼的醫生吳資深之請,擔任福建永德安公司總工程師,負責為安溪潘田鐵礦測繪鐵路及礦區明細圖,用以申報采礦權。后來,雷文銓北上,任北平治河處工程師,并在著名的燕京大學兼職任教。 1919年,雷文銓回到泉州,受華僑陳清機(晉江安海人)之托,在安海同時開始泉安公路筑建和安海大街改建兩大項目的工程勘測設計。安海大街改建創閩南舊街改建之先例,泉安公路則是福建的第一條公路。1922年6月,泉安公路筑成通車,全長28公里,被譽為“國內設計最佳之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