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雷文銓設計建造了泉州市區的鐘樓,它也成為泉州的地標性建筑。 設計地標性建筑“鐘樓” 1923年,雷文銓為漳州新華路十字中心區設計一座西式紀念亭——延譽亭,成為漳州地標性建筑。1931年,雷文銓受命將泉州順濟橋石板橋面改為鋼筋水泥橋面,并為老家南安碼頭鎮設計建成永貞橋。1933年,為南安詩山鎮設計T形水泥鋼筋砼結構的潭美橋。1934年,設計建造位于泉州市區最繁華十字路口的鐘樓,成為泉州的地標性建筑。 1936年,雷文銓應召赴京任京衢鐵路河瀝溪總段長。京衢鐵路是一條為應對中日間可能爆發的戰爭,為保障運輸而緊急修建的抗日運輸鐵路線。1938年,雷文銓調南京國民政府鐵道部工作,后隨單位遷移重慶,在西南運輸公司擔任總工程師??谷諔馉幤陂g,雷文銓竭盡全力籌劃建設桂越鐵路、滇緬鐵路、滇緬公路這些抗戰運輸生命線。 抗戰勝利后,雷文銓因長期的戶外勘察和建設,嚴重透支身體,在緬甸仰光身患瘧疾,不幸離世,終年58歲。 雷文銓故居雷家老宅位于廈門鼓浪嶼中華路97號,是其祖父雷正中于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建成的,也是鼓浪嶼現存為數不多的閩南大厝之一。 |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