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驛站,構建一體化法律服務體系。拓展“園區楓橋”模式,發揮協調勞動關系三方四部門作用,建立工會、人社雙向聯動機制,推動普法、調解、仲裁等法律服務功能向工會驛站延伸,向新業態職工群體延伸。聯合石獅市總工會,在靈秀鎮電商谷“楓橋驛站”開發智慧調解平臺小程序,開通“糾紛碼上解”登記功能,對電商糾紛數據統一歸集、分析預警、處置分流、全程跟辦。 樂業驛站,打造就業、用工服務平臺。針對靈活就業群體,以工會服務站點為依托,打造驛站“零工市場”。寶蓋鎮工會樂業XIN驛站聯合海峽人才市場通過線下開設零工云集市、線上開發“寶蓋職聘”微信小程序的方式,精準、就近匹配崗位,實現供需雙方快速對接。截至目前,寶蓋鎮“零工市場”累計服務企業超2000家次,為1.3萬多人次提供招工就業信息,開展職工培訓152場,服務9500多人次。 健康驛站,當好職工“健康智慧管家”。啟用泉州臺商投資區新就業形態群體職工健康驛站,組織醫護志愿者開展輪值服務,為職工提供醫療診斷、優先轉診、健康管理、免費體檢、知識普及等十項健康服務。驛站配健康一體機,可智能式一體化完成血壓、血糖、心電檢測等各項健康監測項目。在鯉城·升文驛站、豐澤·東涂驛站、祥遠路暖新驛站等站點,引入首批“智慧健康陪伴機器人”,讓職工在驛站可享受24小時視頻問診等及健康檢測。 流動驛站,讓幸福在職工中“漂流”。著眼提高服務職工的精準度,針對重點項目工地上工會服務陣地欠缺,農民工、外來務工人員享受工會服務難等情況,泉州市總工會、臺商投資區總工會為重點項目工人量身定制兩組“會走路”的流動驛站。根據項目工期與職工數,每個項目使用“流動驛站”時間為3至6個月不等。據統計,自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以來,“流動驛站”已先后在泉州金嶼大橋、高鐵跨海大橋等重點項目流轉使用,服務職工上萬人次。 下一步,泉州市總工會立足站點建設實際和戶外勞動者需求,進一步推動驛站功能、管理機制升級迭代,引入第三方社會組織等,推動管理模式創新創效,讓驛站“建好”后能“管好”“用足”,推動實現可持續運行,打造工會“暖心地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