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18日訊(本網記者 施遠圻 通訊員 李亮 黃丹萍)今年來,泉州市總工會結合推進主題教育,聚焦“紅色、實干、為民、品牌”工會建設,以戶外勞動者驛站為抓手,圍繞思想引領、法律維權、就業用工、便民服務、健康體檢、智慧服務等方面,打造紅色、暖新、楓橋、樂業、健康、智慧、流動等“多樣驛站”,構建多維服務體系,優化運行管理機制,升級驛站功能,提升職工體驗,讓工會“娘家”服務更有溫度。 泉州是民營經濟大市、用工大市,全市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約41.5萬人,他們時刻在“云”上、在“輪”上、在路上,為城市發展和美好生活拼搏奮斗。根據泉州縣域塊狀經濟、民營經濟發達的實際,泉州市總工會精心選址布點、全面覆蓋。截至目前,已建成多樣化類型的戶外勞動者驛站589個,其中獲評全國“最美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16個。職工登錄閩政通APP、“泉工e家”等服務平臺,分布在泉州大街小巷的驛站,化為一枚枚青綠色的“徽章”躍然于電子地圖上,成為職工觸手可及的“精神家園”。 紅色驛站,“小平臺”做足“大文章”。堅持黨建帶工建,加強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在驛站設置“一平米紅色學習角”,配備“九個一紅色元素”,開展勞模微宣講、職工閱讀分享會、打造“板凳課堂”,興起“大學習”熱潮,把工會驛站建成新思想、新理論的“宣傳站”,讓黨的創新理論“潤物無聲”“春風化雨”走入職工“心田”,通過“小平臺”做足政治引領“大文章”。 暖新驛站,“站家”共建共享。主動融入“黨建+”鄰里中心建設,聯合相關部門打造泉州市首個“黨建+”暖新驛站,努力建設“新就業群體黨建帶工建示范點”。站內設服務休息區、多功能活動區、行業調解(黨建活動)室等6個功能區,其中服務休息區24小時開放,快遞員、外賣員等可通過人臉識別系統自由進出。泉州市快遞行業工會聯合會把職代會、集體協商、業務培訓、技能競賽等工會工作“搬”進驛站,推動“站家”共建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