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壽鄉研學游”邀請高校實踐隊下鄉 在今年5月,泉港立足全區特色項目、人文歷史、生態資源等要素,出臺《泉港區促進泉州高校師生“中國長壽之鄉—泉港”研學游的若干措施(暫行)》,針對高校師生組團及高層次人才推出“三免費”“三優惠”“三鼓勵”泉港“研學游”超值大禮包,吸引了許多高校組團來泉港開展“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等活動。7月,北京大學思想政治實踐課教育基地來此落戶,該校將組織師生到泉港開展學術性和專業性兼備的調研活動,以專利、論文、調查報告等形式的實踐成果,為泉港發展提供決策參考、技術支持、人才支撐。 “化工專業的學生能夠有機會走出校園、走進石化千億產業基地泉港研學是非常難得的一次經歷,我們通過企業參觀、景點打卡等活動,近距離把握一個城市文化傳承的脈絡,親身體驗一個城市工業崛起的脈搏,希望同學們能夠深刻體會我們石化專業與國民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能夠在這里長見識、增知識,錘煉本領、磨煉心性,在以后的奮斗中走得更遠,走得更好,走出一條寬闊的道路。”來自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彭浩宇老師在總結交流時說。 為精準對接,優化廣大師生來泉港研學實踐的服務,泉港開發“壽鄉研學游”預約小程序,為高校青年人才和高層次人才定制個性化專屬服務平臺。目前,已吸引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華僑大學等10多所高校師生團體前來研學實踐、交流互動,服務高校師生300多人次。 以“返鄉兼職”動員青年大學生興鄉 為了賦能基層共青團工作,促進干部來源多樣化,團泉港區委找準“生長、情懷在家鄉”青年學生群體,今年8月,泉港區面向泉港籍全日制在校大學生,以政治面貌、組織能力、獎項榮譽等為條件,公開選聘首批泉港籍優秀大學生兼職各鎮(街道)團(工)委副書記(書記助理),變服務對象為骨干力量。兼任副書記(書記助理)在返校期間,采用“線上”遠程模式,通過“云辦公”+“云活動”的形式協助完成兼任單位相關工作;返鄉期間,采用“線下”實地實踐模式,同兼任單位策劃開展青年人心儀的團青活動。 兼職的第一個月,泉港區便組織兼任副書記(書記助理)的泉港籍大學生開展研學活動,詳細了解泉港團屬陣地建設、文旅產業發展等情況,增強兼職信心。 “我在班內擔任組織委員,主要負責組織團日活動和社會實踐等工作,這次有機會走出‘象牙塔’,返回家鄉,深入基層,從團委副書記的角度接觸共青團工作。在家鄉大型活動、社區服務、科普宣講等志愿服務中,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真正含義。在接下來的任職期內,我將繼續保持對家鄉的熱愛,錘煉自己、服務大眾,為家鄉共青團工作添磚加瓦。”泉港區涂嶺鎮團委兼職副書記吳佳儀在交流時談到。 未來,團泉港區委將持續走好青年工作‘路線圖’,堅持從城市稟賦出發,以產業優勢打造聚集青年就業磁場,以政策措施吸引扶持青年創業創新,以山海泉港品牌扮靚青年向往生活,讓這座青年之城、創新之城、活力之城的青春底色愈發鮮亮。”團泉港區委負責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