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人執教 后輩傳承鑄家風 林家庭院入戶大門兩側刻有“資才翰苑雙稱甲,美德雅軒永駐香”一副對聯,用14字高度凝括林資美的才華與品德,贊其不僅學問出類拔萃,?品德也十分高尚,?值得被銘記和敬仰。 王燕燕講述家書往事(楊月萍 攝) 據《雪薌林先生墓誌銘》記載,林先生名叫林心存、字資美、別號雪薌,其在同治癸酉年(1873年)被列為副貢生,光緒帝即位后開恩榜舉于鄉。而后通過設立學堂教授學生,采用鼓勵與引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他的學生中有很多卓有成就的人。 1920年代末,由泉州桂壇宮邊寄給在菲律賓馬尼拉普智學校林錫國的回批,彼時林錫國正致力于在菲國推行華文教育,傳播中華文化。(王燕燕 供圖) 1930年3月11日,由泉州桂壇宮邊林陳氏(即陳和娟)寄給菲律賓怡朗華商學校林錫國的回批,信中多處提及辦學、讀書之事。(王燕燕 供圖) 受林資美影響,林家不少后人投身教育行業。據當時留存下的多封僑批可以看出,民國期間,林資美的兒子林錫國、女兒林淑慧均從事教育工作,其中林錫國先后在菲律賓的馬尼拉普智學校、怡朗華商學校從事華文教育,致力于傳播中華文化;林淑慧則在今鯉城轄區的學校做教員。 “在奶奶陳和娟寫給我公公林錫國的回批中,可以看出林家十分重視后輩教育。回批除敘聊家長里短外,還都會言及‘瓊英和本淵’學習成長情況。”王燕燕介紹道,其中瓊英為林錫國的女兒,后來跟隨丈夫許經綸遷居臺灣;本淵為林錫國的兒子,即王燕燕的先生。 1984年林常青高考榮獲泉州市文科第一名的獎狀(嚴柔欣 攝) 王燕燕作為林家第三代從事教育行業的一員,于1950年至1979年先后在晉江五區南山小學、二區鷲南中心小學、金井培新小學、羅山佘店小學等多所學校任教。她的兒子林常青于1984年參加全國高考,榮獲泉州市文科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