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0月17日訊(本網記者 施遠圻 通訊員 李亮 謝秋菊 龔翠玲)十月金秋,碩果滿盈,刺桐城“新”意盎然。 泉州,漲海聲中萬國商,民營經濟發達、產業工人隊伍龐大。在泉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上,工會力量不斷閃爍光芒。勞模、數字工匠發揮帶頭作用,投身“勞模工匠助企行”專項行動,助力“專精特新”企業科研攻關;開展助推發展新質生產力勞動和技能競賽,行業精兵在賽場上頻現“絕技”;探索以“工會+學院+企業”形式建設產業工人技能培訓基地,帶動廣大職工實現學歷和技術“雙提升”;在全省率先打造百家“六型”工匠班組,助力企業技術迭代升級……近年來,泉州工會緊扣中心大局,循“新”出發,蓄勢賦能新產業、新模式,夯實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人才 根基,以“賽馬比拼”激發廣大職工投身高質量發展的熱情,推動泉州在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中走前列、作表率。 師徒傳承 匠心閃耀培育“三型”職工 從產品屬性、版型品味、顏色搭配,到工藝運用、成本把控,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高級版師劉月球引導徒弟自主思考,激發創新靈感,在公司生產競賽中榮獲第一名,成功獲得3個配色4萬雙訂單;福建省三星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員許金聰帶領5名徒弟,在超高壓電氣精密生產線技術改造及設備安裝調試中出色完成各項任務,為公司節省近27萬元的設備安裝調試費用……通過“名師帶高徒”活動,在全市“專精特新”企業、車間班組,一批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技術骨干、工匠人才正在茁壯成長。 師徒幫帶授絕活,匠心引領育人才。去年以來,全市各級工會結合深化拓展“三爭”行動和實施“勞模工匠助企行”“工助振興”專項行動,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名師帶高徒”活動為抓手,組織勞模工匠、創新能手等以老帶新、師徒結對、靶向培育,推動職工由“工”變“匠”。為推動技能人才隊伍梯次建設,培育更多的工匠型人才,泉州市總工會近日發文,命名師帶徒活動中的200名優秀職工為“泉州市好師傅”。截至目前,全市各行各業有“泉州市好師傅”1200多人。 在師帶徒組織形式上,全市各級工會立足班組、工種、崗位,依托勞模、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和工匠型班組等,組織各行業、各領域的勞模工匠、技術能手、金牌工人與一線產業工人結對子,簽訂師徒幫帶協議;在幫帶方式上,分層級、分層次結對授藝,按生產實際、技能需求,組織核心團隊領軍人才與核心成員結對、技術工人與新入職或轉崗工人結對,有針對性地開展理論、實操“傳幫帶”,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