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9日報道(通訊員 陳雅文)夕陽映照下,浐溪水波光粼粼,德化縣水口鎮村場村村民陳大伯站在岸邊,手指著河對岸郁郁蔥蔥的柚林,聲音里透著期盼:“等橋通了,果子再也不怕爛在地里了!”他口中的橋,正是駐村第一書記鄭新鋒為村場村撬動發展的第一個支點。 水口鎮村場村一角。德化水口鎮黨委 供圖 多方奔走架起連心橋 2024年底,泉州市委黨史方志室干部鄭新鋒肩負組織使命,踏入這個位于德化西南部、戶籍人口873人的靜謐山村。這里雖坐擁政永高速出入口、355國道穿境而過的地利,是通往石牛山景區的門戶,卻面臨著人才斷層、高速施工致村貌受損,尤其是白馬埕角落225名村民飽受“無橋之苦”的發展困境。“竹筏運不出柚子,去年汛期就爛掉兩千斤。”村民的揪心話讓鄭新鋒記在了心里。 鄭新鋒上任后的首場硬仗,便是攻克村民期盼多年的白馬埕橋梁項目。他化身“政策研究員”和“資源聯絡員”,反復研讀政策、奔走多個部門爭取支持,更廣泛發動社會力量,走訪鎮內知青、企業家、華僑鄉賢募集愛心。短短數月,成功籌措250萬元建設資金。這座橋,不僅將解決村民出行難題,更將串聯起周邊三村旅游環線,打通發展的“任督二脈”。 |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