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強小區黨支部,靶向攻堅,提升治理效能 小區黨支部建起來,更要強起來。泉州開發區充分發揮小區黨支部引領治理的重要作用,使其成為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的“主心骨”。 近日,嘉龍尚都小區消防維修改造迎來竣工驗收。“消防栓沒水是個很大的安全隱患,困擾小區多年了,現在不僅解決了,還一并解決很多遺留問題。”年過古稀的居民裘阿姨是小區的老住戶,入住10多年來見證了小區治理和環境的巨大變遷。 據了解,泉州開發區積極推行“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志愿服務隊伍、居民、共建單位等”工作模式,每月召開物業“四方聯席會議”,共商解決小區治理問題。依托聯席會議收集的居民訴求,嘉龍尚都小區聯合多方力量對多項小區問題進行整治。設置電動車地面充電停車棚、解決消防栓無水問題、修繕健身器材、整治僵尸車騰出空間打造乒乓球室……一段時間以來,小區面貌煥然一新。裘阿姨直言:“現在的小區環境越來越好,鄰里和睦,我們吃得香睡得香,安心又省心!” 在嘉龍尚都小區黨支部辦公室,一面面鮮紅的錦旗就是居民對小區治理成效最大的認可。本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初衷,嘉龍尚都小區黨支部、業委會與物業協同發力,創新探索“先改造、后付款”模式,由物業先行墊資,后期通過充電樁、停車費等公共收益返還,確保有限資金用在民生急需處……一系列具體舉措贏得居民廣泛認可,小區滿意度已超九成,不僅盤活資源、補齊民生短板,更讓“黨支部建在小區上”的組織優勢在基層治理中轉化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感。 今年以來,在小區黨支部推動下,全區層面依托“大物業”機制深入開展“安全筑基工程”,更新老舊電梯保障出行安全;建成62處電動自行車充電場所,配置智能化充電位3372個,投用示范項目302個,有效化解“充電難、停放亂”;推動5個老舊小區完成外墻脫落改造,13個小區實施消防管道改造。一系列務實舉措,讓“支部建在小區上”的組織優勢切實轉化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安全感和獲得感。 |